[发明专利]一种连接深静脉透析导管的鞘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5302.3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石红光;刘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红光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M25/09;A61M1/16;A61M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硕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59 | 代理人: | 郝晓霞 |
地址: | 266011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静脉 透析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鞘管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深静脉透析导管的鞘管,包括鞘管本体、连通管和透析导管;所述连通管设置在鞘管本体的侧面上;所述鞘管本体的底部和透析导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鞘管本体的外螺纹上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将鞘管本体和透析导管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中鞘管本体与透析导管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方便的对鞘管本体和透析导管进行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导丝对透析导管内部堵塞情况疏通的效率;所述鞘管本体内部隔板和转动板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导丝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血液流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鞘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深静脉透析导管(临时或长期)的鞘管。
背景技术
在急诊和临床救护中,深静脉导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其穿刺部位可选择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脉;其主要用途是为病人持续或间歇性进行静脉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力、中心静脉营养注入、输注高渗性或刺激性溶液、输血或采集血液样本等;用深静脉透析导管透析时,透析导管后端连接仪器,前端插入器官中,血液中的血块堵塞透析导管前端时,需要用导丝导通,这时需要将透析导管后端从仪器中拧下,将导丝穿过透析导管进行疏通。
疏通时由于需要前后移动导丝,而透析导管内径相对导丝较粗,因此血液会顺着导丝从透析导管后端流出;血液的流出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当需要导丝进行疏通时连接在透析导管端部防止血液流出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深静脉透析导管的鞘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深静脉透析导管的鞘管,包括鞘管本体、连通管和透析导管;所述连通管设置在鞘管本体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本体的内中部设置有圆柱形隔板;所述隔板的圆心处固定设有转轴,所述隔板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设置有轴座,所述轴座的顶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转动板与隔板沿相同直径圆分别开有连通孔二和连通孔一;所述鞘管本体的底部和透析导管的一端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鞘管本体的外螺纹上安装有螺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的直径小于隔板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上的连通孔二与隔板上的连通孔一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孔一与连通孔二之间滑动安装有导丝,所述导丝插入鞘管本体一端的端部设置有触头座,所述触头座的底部连接有球形触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球形触头与触头座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通孔一与连通孔二直径相同,所述通孔一直径与导丝直径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鞘管本体与透析导管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方便的对鞘管本体和透析导管进行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导丝对透析导管内部堵塞情况疏通的效率;所述鞘管本体内部隔板和转动板的设置,不仅能够对导丝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血液流出;所述导丝的端部设置有球形触头,球形触头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导丝在插入透析导管时对其内壁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转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导丝端部球形触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红光,未经石红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5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悬浮模块的多电平均压型DC-DC变换器
- 下一篇:继电器诊断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