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及多级推流双层兼氧反应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2497.6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锋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药 化工 废水处理 方法 多级 双层 反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及多级推流双层兼氧反应器。所述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对废水进行源强管理的A步骤;对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的B步骤;以及,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的C步骤。该A步骤是对废水进行水质分析,判断废水是否有回收价值,进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生化或分质处理。该B步骤是对分质处理后的废水进行除渣‑隔油‑调节‑Fenton‑微电解‑中和‑絮凝沉淀等物化处理。该C步骤是对废水进行调节‑多级推流双层兼氧‑活性污泥‑兼氧‑MBR等生化处理。本发明的废水处理方法从污染物源头开始分析,分质分流,具有经济合理、稳定高效、物化污泥少、运行成本低、投资少等优点,也可应用于印染、轻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及多级推流双层兼氧反应器,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药化工废水是指医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水的总称。这些废水主要有: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辅助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冲洗水、废气喷淋废水、厂区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医药化工废水具有高盐、高COD、高氮、生物毒性或生物抑制性等特点。
医药化工废水常用的处理技术包括:
(1)物理法,含过滤法、气浮法和重力沉淀法等;
(2)化学法,含化学氧化法、化学絮凝法、电化学氧化法等;
(3)生物法,含厌氧、兼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在实际处理中,通常采用物化法和生物法相结合的治理方法。现有废水处理方法常出现如下问题:
(1)源强分析不彻底或不做源强分析
医药化工废水成分复杂,高盐,高COD,高氮,且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若源强分析不彻底或不做源强分析,盲目采取物化法+生物法的组合工艺,不仅增大企业投资和运行成本,还会出现工艺不稳定、出水不达标的风险。
(2)物化污泥产生量大
医药化工废水大多含有难以生化的杂环类物质、硝基苯和苯胺类物质、卤化物等物质,通常需采用物化法将其中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可生化的小分子物质。同时,物化工艺会产生物化污泥,这部分污泥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需作为危废单独处置。若源强分析不到位,高浓废水未经分质处理全部进入物化段,不仅会使物化段处理负荷增加,投资增加,还增大加药量,产生大量物化污泥,运行成本升高。
(3)生化工艺选取不合理
生化段作为废水处理的主要阶段,工艺和参数的选择尤为重要。现在常规工艺为厌氧+一级AO的处理形式,传统厌氧工艺易造成废水酸败,影响处理效果,氨氮取值不合理,通过厌氧后总氮会大量转换成氨氮,容易导致好氧池氨氮负荷过高影响氨氮处理效果。同时,一级 AO工艺中脱C菌和脱N菌相互混杂,相互竞争,污水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源头分析到末端治理的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合理、稳定高效、运行成本低、物化污泥少等特点,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推流双层兼氧反应器。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推流双层兼氧反应器,其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腔中分布有彼此分隔的多级水处理单元,其中第一级水处理单元至最后一级水处理单元依次连通,每一级水处理单元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兼氧区、曝气区、厌氧区和回流区,所述兼氧区、厌氧区内分别设置有兼性菌、厌氧菌,所述第一级水处理单元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最后一级水处理单元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药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锋,未经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