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2330.X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鹏;侯喜楠;杜一博;赵壮福;吕向向;杨奎斌;刘军君;滕振银;吴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E03F5/04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赵立权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复合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框架柱、剪力墙和锚杆,所述双排框架柱包括前排框架柱和后排框架柱,后排框架柱紧贴边坡的前沿浇筑;剪力墙浇筑于后排框架柱相邻柱体之间,锚杆布设于后排框架柱和边坡之间,锚杆的一端固定于边坡的土体内,另一端与靠近边坡一侧的剪力墙连接;所述剪力墙的底部还浇筑有横梁,双排框架柱的顶部还浇筑有顶板。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双排框架柱、施工横梁和顶板、施工剪力墙、施工锚杆和地面处理几个步骤。本发明支护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合理、效果明显,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值得大范围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西部地区多山、丘等,导致交通不便,发展受到限制。因此,遵循“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西部地区大力投资修筑公路、铁路。西部地区迎来了人口的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使得多山少平原的西部地区居住条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居住面积不足的问题,工程人提出了推山造地的方法,大大减缓了居住需求的不足。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对于大体量的推山造地,边坡的支护方式仍然处于传统的阶段,主要采用挡土墙、排桩、格构梁等形式。这些支护形式虽然能一定程度解决边坡的支护问题,但是由于经济、施工时间等条件限制,在大体量边坡支护领域应用表现不是很好。
针对于挡土墙而言,由于其材料容易取得,施工简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支护形式。通过被动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的转换以及挡土墙自身重量和刚度进行支护。在大体量支护领域中,由于自身重量的限制,挡土墙在大体量支护领域中表现常常为高、厚、大、多。另一方面,由于结构以刚度抵抗土体滑动,在地震来临时表现不良。排桩则是通过土拱效应和自身刚度来对支护结构进行支护,由于桩自身刚度较大,其支护效果相当明显。在大体量支护领域中,由于土拱效应的限制,该种支护方式,只能通过增大排桩桩径和桩间距来增大支护能力,使得其造价较为高昂。诸如此类的支护结构,由于其种种限制,使得其用途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发挥各自支护结构的优点。
显而易见,现有支护形式过于单一,限制了施工的施工速度,采用复合支护结构进行支护成为工程人的共识。采用何种复合新型结构来解决边坡工程问题,已经成为工程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双排框架柱、剪力墙和锚杆,所述双排框架柱包括并列设置的前排框架柱和后排框架柱,后排框架柱紧贴边坡的前沿浇筑;
剪力墙浇筑于后排框架柱相邻柱体之间,锚杆布设于剪力墙和边坡之间,锚杆的一端固定于边坡的土体内,另一端与靠近边坡一侧的剪力墙连接;所述剪力墙的底部还浇筑有横梁,前排框架柱和后排框架柱相邻柱体之间及前排框架柱相邻柱体之间均浇筑有横梁,双排框架柱的顶部还浇筑有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锚杆与剪力墙的交界面处设有用于封锚的锚头。
进一步地,所述边坡的顶部设有截水渠,所述复合支护结构的底部设有排水沟。
一种边坡预应力桩-墙-锚复合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双排框架柱:在原始边坡前方进行钻孔施工,孔径大小、深度、间距需满足支护设计要求,钻孔完成后,浇筑双排框架柱,并对双排框架柱进行养护;
2)施工横梁和顶板:双排框架柱养护完成后,对双排框架柱之间的土体从上到下进行开挖,挖除部分土体后,在双排框架柱的上部浇筑横梁;横梁施工结束后,在横梁上方浇筑顶板;
3)施工剪力墙: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向下开挖边坡土体,同时施工靠近边坡处的剪力墙,剪力墙上预留安装锚杆的钻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3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