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2226.0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刘子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11 | 分类号: | E21B47/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释放 示踪剂 剖面 测试 实验 装置 方法 | ||
一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主要由供液模块、环空管模块、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工作模块、中心管模块、样品采集模块、温控模块组成;所述智能可释放示踪剂模块在安装在环空管内部,所述中心管模块安装在智能可释放示踪剂模块内部;所述环空管系统与所述供液系统、样品采集系统和温控系统相连。本发明可以有效的模拟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在水平井下的释放和标记流体的流动过程,根据实验需求对不同位置设定不同的流量,流体经过浸泡标记后返排,样品采集模块对连续时间下示踪剂浓度进行检测,通过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解释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各段的产液贡献,实现模拟多层段直井、水平井、多分支井以及斜井的产液剖面连续、实时的产液状况监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平井已经成为油气田开采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储层物性、生产压差和“跟趾”效应,水平井在生产过程中各个位置的产液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准确的获取产液剖面已经成为水平井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常用的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方法主要是生产测井工具和光纤测试技术。前者经过多年的技术开发,已经成为了产液剖面测试的主要技术,但是其高昂的测试费用以及复杂的测试流程,并不能适用于多数水平井。后者是近几年发展的全新技术,基于光纤测温技术,通过反演获取储层与生产信息,而这项技术对光纤测试精度和后期解释算法要求较高,测试误差较大。近年来,智能可释放示踪剂技术的研发为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提供了新方法,该技术基于分段完井技术,将不同类型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安装在各段生产管柱外侧,生产时与流体接触后释放并标记流体,再通过流体中示踪剂浓度分布解释出各段的产液贡献。该项技术成本低、时效性长、适用面广并且不影响水平井正常生产,已经在很多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然而,目前智能缓释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示踪剂产出特征、解释方法及物理模型验证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缺少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其解释原理与解释结果的验证和智能可释放示踪剂自身释放性能的评价。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该实验装置可以至少用于智能可释放示踪剂释放过程和流动过程的水平井仿真物理模拟,该方法至少可以用于智能可释放示踪剂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技术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可以有效的模拟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在水平井下的释放和标记流体的流动过程,根据每一次实验需求对不同位置设定不同的流量,流体经过浸泡标记后返排,通过样品采集模块对连续时间下示踪剂浓度进行检测,得到每种智能可释放示踪剂的返排浓度分布,可以准确的模拟水平井生产过程以及智能可释放示踪剂的工作流程;实验装置中各模块均可拆卸,实验完毕后便于清理。
智能可释放示踪剂产液剖面测试实验装置各部件组成特征在于,包括:
供液模块,包括高排量变频柱塞泵、储液罐和流量控制阀;所述高排量变频柱塞泵用于实验装置供液;所述储液罐用于储存实验流体;所述流量控制阀用于设定每段流量,可实现定流量注入。
环空管模块,包括有机玻璃环空管、进液接口、封隔挡板和环空管底座;所述封隔挡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玻璃钢环空管内部,可拆卸;所述进液接口与供液系统相连接;所述环空管底座安装于环空管底部,由螺丝与环空管固定,用于搭载整个模块。
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工作模块,包括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基管、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安装槽和流体进液口;所述基管安装在有机玻璃环空管内;所述流体进液口安装在基管管外且可根据实验需求更换尺寸。所述智能可释放示踪剂安装在基管外侧专用槽内且可根据实验需求增加和减少。
中心管模块,包括中心管、单流环、流嘴和管线接口;所述中心管安装在基管内部;所述流嘴安装在中心管管外,是流体流入唯一通道。
样品采集模块,包括阀门和集液灌;所述阀门安装在环空管出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2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