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管管内淤泥厚度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1659.4 | 申请日: | 2021-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昌莅;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管管 淤泥 厚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管内淤泥厚度测量装置,它包括一个呈透明状的测量筒,在测量筒外壁、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测量标线,在测量筒顶部设有一将测量筒上端密封的滑行件;在测量筒内设有一个下端具有浮漂的测量杆,所述测量杆能够在待测量管道内沉积物的顶升下向上滑动;所述浮漂下端呈曲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管内淤泥厚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市政工程中,分布有很多排水管网,所设置的排水管网中的排水管呈横向倾斜设置,并与检查井或排水沟相连通。下雨时,雨水经检查井或排水沟进入排水管网后排出。由于雨水带有较多泥沙,因此,排水管长期使用或在梅雨季节后,会沉积很多沉积物,若沉积物过多,会影响排水管网的排水功能。另外,平原地带的排水管的坡度较小,即使在雨量较小的季节,管内也容易堆积沉积物。基于此,每隔一段时间,市政工作人员会进入检查井内,测量管内沉积物的深度厚度并检测排水管内沉积物的沉积情况,以判定是否需要对排水管内沉积物进行清理。同时,根据排水管管内沉积物的厚度确定所需清洁工具和清洁方式。
目前,对排水管管内沉积物厚度主要是工人采用照明工具照射后,肉眼观测。这种方式不能够准确测定管内沉积物厚度,同时,这种方式只能观测到管口位置沉积物的厚度,不能对较深位置管内沉积物厚度进行判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测量排水管管内各处沉积物厚度,且测量方便的排水管管内淤泥厚度测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管管内淤泥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呈透明状的测量筒,在测量筒外壁、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测量标线,在测量筒顶部设有一将测量筒上端密封、且顶部具有滚珠或滑轮的的滑行件;在测量筒内设有一个下端具有浮漂的测量杆,所述测量杆能够在待测量管道内沉积物的顶升下向上滑动;所述浮漂下端呈曲面。这样,采用本申请中的测量装置测量前,先滑动测量杆,使其浮漂底部到测量筒顶部滑行件顶端的垂直距离与待测排水管的管径相等,同时,记录此时测量杆顶端所对应的测量刻度。然后,将测量筒呈竖向放置在待测量排水管管内,且上端与排水管上端的内壁相抵,此时,测量杆下端的浮漂在沉积物的顶升作用下,向上顶升测量杆,测量杆向上滑动后,测量杆顶部所显示的刻度与测量前测量杆顶部所指示刻度之间的差值即为该段沉积物的厚度。由于排水管的内径是固定的,因此,在后期测量排水管不同位置沉积物的厚度时,直接向排水管其他位置推动测量装置,即可直接读取该位置测量杆顶部所对应测量筒上的刻度,并在后期进行差值计算后,即可获得,该测量方式简单、快捷。测量装置中所设置的测量筒呈透明状,从而能够透过测量筒直接观察到测量筒内测量杆顶部所对应的刻度。排水管内的沉积物为水和泥沙的混合,为软质沉积物,将测量杆底部连接浮漂后,浮漂在沉积物内积水的作用下,会有效中和测量杆重量,使测量杆不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插入沉积物内,同时,浮漂底部呈曲面,不易插入沉积物内,还能够在沉积物的抵接下,带动测量杆向上滑动,以确保测量杆测量时能准确反应出该处测量数值,确保后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筒顶部所设置的滑行件能够确保测量筒在测量过程中快速前移,并能够有效确保测量筒顶部能够很好的与管内壁相抵,使其测量结果较为精确。
进一步的,在测量筒一侧设有一个用于带动测量筒在待测量管道内前移或后退的推送支架。这样,在对其他位置的沉积物厚度进行测量时,只需通过向前推动推送支架,即可实现对该位置的测量。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支架包括一个一端垂直固定在测量筒外壁上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外筒和套在外筒内的内推杆,所述内推杆能够在外筒内滑动。这样,使用时,直接通过对伸缩杆进行推拉,即可实现推送支架的前移,操作较为方便。
进一步的,在内推杆靠近测量筒的一端连接有两个末端与测量筒外壁固定连接的加固杆。这样,所设置的加固杆能够与伸缩杆一起,有效确保测量筒始终保持竖向状态,不会在前移过程中倾斜,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加伸缩杆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16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可信的数据溯源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前维护拼接屏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