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计算机内部散热空间的计算机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90720.3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7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冉剑侠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计算机 内部 散热 空间 机箱 | ||
本发明申请属于电脑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计算机内部散热空间的计算机机箱,包括机箱本体和散热单元,机箱本体为长方形壳体,机箱本体上设有进气部和排气部;排气部设有散热风扇和排气口,散热风扇上设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进气部设有过滤板和进气口,散热单元包括导热管和抽气泵,导热管为软质中空结构,导热管外表面分布有多个与导热管内部连通的吸热孔,导热管的一端为与机箱本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吸和部,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抽气泵,抽气泵固定在排气口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箱能够减少机箱本体内部的元件上附着灰尘,同时能够大大提升机箱本体内部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部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计算机内部散热空间的计算机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台式计算机主要包括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结构,计算机机箱通常为长方体,机箱中固定有CPU、主板、内存、硬盘等。计算机工作时,位于计算机机箱内的CPU、主板、内存、硬盘等均会产生大量热量,而机箱相对密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CPU、主板内存、硬盘等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短路损坏。
现有的机箱多有散热结构件,多用风扇进行散热,在散热需求较高时,会沿发热处的机箱内壁加装多个风扇;对于电竞计算机,散热需求更高,部分会采用水冷进行散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机箱向着体积小、性能高、功能强、外形美观的趋势持续发展。仍采用现有的计算机机箱散热系统由于性能限制,散热空间有限,无法保证良好的散热,因此为确保机箱内各部件的性能则需要保证机箱散热系统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同时,机箱内部由于有风扇的长期工作与散热孔的作用,在机箱内部电气元件上会附着很多灰尘,这些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则会导致整个电脑因无法散热而影响电脑的正常使用,积累的灰尘从会导致机箱散热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计算机内部散热空间的计算机机箱,以解决计算机机箱散热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提高计算机内部散热空间的计算机机箱,包括机箱本体和散热单元,所述机箱本体为长方形壳体,机箱本体上设有进气部和排气部;所述排气部设有散热风扇和排气口,所述散热风扇上设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排气口为多个且位于机箱本体的内壁上;所述进气部设有过滤板和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多个且位于机箱本体的内壁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导热管和抽气泵,所述导热管为软质中空结构,导热管外表面分布有多个与导热管内部连通的吸热孔,导热管的一端为与机箱本体内壁可拆卸连接的吸和部,导热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抽气泵,抽气泵固定在排气口上。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本机箱在使用前可根据散热需要将散热单元安装在机箱本体内部的合适位置,导热管为软质中空结构,可将导热管弯曲折叠等排列,还可将导热管缠绕在机箱本体内发热较多的元件上,然后导热管的吸和部吸和在机箱本体内壁的合适位置。
本机箱在使用时,空气从进气部,经过滤板过滤后进入机箱本体内,进入机箱本体内的空气将对会机箱本体内的元件进行统一散热,然后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经排气部的排气口排出机箱本体。同时可开启抽气泵,抽气泵的抽气过程中,机箱本体内部的空气将会经过吸热孔进入导热管的内部,再经排气口排出。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进入机箱本体内的空气是经过滤板过滤的空气,而排气口处主要是排出空气,因此机箱本体内不容易进入灰尘,则机箱本体内部的元件上很少会附着灰尘,进而计算机机箱的散热性不容易变差。
2、散热单元在散热时,在抽气泵的作用下机箱本体内部的发热空气经吸热孔进入导热管内部,发热空气经排气口排出,由于吸热孔分布在散热管表面,散热管所在位置的发热空气将会被快速排出机箱本体内部,进而实现加速对机箱本体内部进行定点散热,促使机箱本体内部的散热性能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07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