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环境用空气湿润度变化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7701.5 | 申请日: | 202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00;G01D1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71 | 代理人: | 殷盛江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环境 空气 湿润 变化 检测 装置 | ||
一种城市环境用空气湿润度变化检测装置,涉及湿度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支撑架外侧安装有三个金属环,相邻金属环之间固定安装有遮蔽罩,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上方安装有氦气存放装置,上方的金属环内侧固定安装有辅助盘,所述氦气存放装置固定连接有轻质软管,中部的金属环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磁环,所述轻质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检测装置、轻质软管与氦气存放装置等实现空气的湿润度检测,浮球囊顶部设有湿度、风速检测,既不会受到物件的遮挡,同时也能够率先感知空气环境,最大程度上精准的完成风速与湿度的变化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湿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环境用空气湿润度变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环境狭义上来说,就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植物、水体、空气与土壤等形式,人们通过针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地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的人类社会,自然环境难以捉摸,为了适应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人们从古至今一直都建立了相应的环境检测手段,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节气的划分,将自然时间与环境相结合,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最大程度上推动力社会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自然环境的检测开始走向智能化,其中城市自然环境的检测最为重要,因为它与大多数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城市环境中空气湿度变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够有效的反应各个区域的天气情况,也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数,现有的城市环境空气湿度检测往往设置有专业的塔架结构,基本上能够覆盖一大片区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城市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植被与建筑比例失调、楼层高度过大数量过密将不同区域逐渐分隔开来,传统的大范围检测手段已经不再合适,但是广泛布设相应的检测装置成本又非常高,因此急需要一种检测效果好的、成本低、易于操作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环境用空气湿润度变化检测装置,具有检测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携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环境用空气湿润度变化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侧安装有三个金属环,相邻金属环之间固定安装有遮蔽罩,所述支撑架底部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上方安装有氦气存放装置,处于支撑架最上方的金属环内侧固定安装有辅助盘,所述氦气存放装置固定连接有轻质软管,处于支撑架中部的金属环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磁环,所述轻质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氦气存放装置顶部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可控电源,所述可控电源与电磁环通过电线连接,处于支撑架最上方的金属环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盘,所述顶盘内侧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摄像装置,且顶盘的顶部等角度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索,所述顶盘的背面活动铰接覆盖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氦气存放装置包括有存放筒,所述存放筒的内部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存放筒顶部中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气体抽送装置,两个所述气体抽送装置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下部两端的外围均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存放筒的右侧固定连通有补气阀,所述三通管的顶部与轻质软管的底部相连通,为了保证检测装置结构的顺利升高,人们通过往其内部注入氦气,使得其膨胀变轻,随着检测装置的不断升高就能够有效的配合相应的设备检测不同高度风速与空气湿度的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浮球囊,所述浮球囊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湿度检测装置,所述湿度检测装置顶部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风速检测装置,所述浮球囊的底部与轻质软管的顶部相连通,将湿度检测装置与风速检测装置均设置在浮球囊的顶部,因为整个浮球囊能够在轻质软管的辅助帮助下有效的完成高度的改变,此时湿度检测装置与风速检测装置均会伴随升降,整个浮球囊的顶部相对空旷,能够很好的完成风速与湿度的检测,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相关物件的阻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彦,未经李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