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5813.7 | 申请日: | 202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欢;张志恒;王富强;王燕昇;霍俊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5/02;E02D5/76;E02D19/1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穿多 股道 铁路 旅客 地道 水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紧施工方法,具体是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线路外侧挖基坑顶进施工顶程大,方向、高低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间道砟支挡,为线间支撑桩施工做准备;S2.采用D梁加固地道上方铁路段;S3.在到发线下方开挖基坑:S4.预制正线框构;S5.顶进正线框构;S6.正线框构防水层施工;S7.现浇到发线框构;S8.施工缝、沉降缝施工;S9.过渡段回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紧施工方法,具体是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某铁路既有站台与新建站台水平距离约为100米,中间共有14股铁路营业线,分别为4股正线和10股到发线。为满足旅客进出站,需对既有进、出站旅客地道进行接长,旅客地道接长部分长75m,净宽6.5m,净高4.0m,接长部分与既有对接,新建旅客地道顶板底及底板顶高程与既有高度一致。现有设计方案是在线路外侧设置“L”型预制基坑,然后采用中继间顶进施工。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顶进顶程大,方向、高低控制难度大。如果将基坑挖在线路正下方,基坑内部空间有限,大型设备无法进入,无法采用传统防护桩+冠梁+钢支撑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存在技术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线路外侧挖基坑顶进施工顶程大,方向、高低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S1.线间道砟支挡,为线间支撑桩施工做准备;
S2.采用D梁加固地道上方铁路段;
S3.基坑开挖:
1)、开挖第一层的第一段土方,土方两侧边坡按1:0.5放坡,掌子面按1:1放坡,对已形成的边坡进行土钉墙施工和挂网喷锚施工;
2)、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第二层的第一段土方侧壁的加工,高压旋喷桩的施工位置与第一层土方的坡脚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作业平台,且在第二层土方侧壁完全凝固之前竖直打入钢板桩加固,钢板桩贯穿第二层土方侧壁并插入下方土中,对已形成的第二层土方侧壁依次进行土钉墙施工和挂网喷锚施工;
3)、重复步骤1)和2),分段施工;
4)、当达到基坑长度后,从掌子面向外、从中部向两侧开挖第二层土方,掌子面按1:1放坡,并对掌子面依次进行土钉墙施工和挂网喷锚施工,基坑支护完成;
S4.预制正线框构;
S5.顶进正线框构;
S6.正线框构防水层施工;
S7.现浇到发线框构;
S8.施工缝、沉降缝施工;
S9.过渡段回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利用到发线下基坑做为正线框构节的预制工作坑,减少了框构顶程,为框构在较差地质下顶进减小了偏差风险;
2)本发明提供的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采用土钉墙+挂网喷锚+高压旋喷桩+钢板桩咬合的方式对到发线下工作坑边坡进行防护和止水,有效的减小高水位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确保了工作坑的安全,并节约了施工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下穿多股道铁路旅客地道高水位顶进施工方法,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易于作业人员掌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58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