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3713.0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葛彦;徐飞妮;王佳;傅海洪;汤佳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36 | 分类号: | B01J31/36;B01J35/06;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pp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滤材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木质素磺酸钠、In(NOsubgt;3/subgt;)subgt;3/subgt;·Hsubgt;2/subgt;O和NHsubgt;4/subgt;VOsubgt;3/subgt;加入四氢呋喃水溶液中,加热后在氮气氛围下干燥,研磨,过筛,得木质素‑铟/钒络合物细粉;将木质素‑铟/钒络合物细粉氮气保护下加热至250‑300℃后冷却至室温,研磨得L/LnV‑300粉末后与氮化镓粉末充分混合,升温至500‑600℃反应,再自然冷却制得L/InV‑GaN;将L/InV‑GaN与聚丙烯熔喷料混合加热至240‑280℃,熔融静电纺丝,制得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该膜具有可见光下高效催化有害物质降解的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甲醛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滤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带动了室内装修和现代化浪潮兴起的同时,室内空气品质也越来越受关注。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直接原因。人们的居住及工作场所中常见的装饰品、日用品及大量的石油产品均能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室内装修所使用的油漆、涂料及各种建筑材料等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如果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空气品质恶劣的环境中,人们将会表现出一系列如头痛、恶心、困倦等病态反应,医学上将其称之为“病态建筑综合症,特别是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均能产生不良影响,情况严重时还会致癌。在这些有机污染物中,甲醛易溶于水,且室内来源广泛、释放浓度较高,经调查研究分析甲醛的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还未有直接有效的清除室内甲醛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膜具有可见光下高效催化有害物质降解的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甲醛降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烘干的木质素磺酸钠、In(NO3)3·H2O和NH4VO3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四氢呋喃水溶液中,室温搅拌至完全溶解,加热至110-150℃,制得凝胶状木质素-铟/钒络合物,将所述凝胶状木质素-铟/钒络合物在105℃氮气氛围下干燥过夜,研磨,过筛,得木质素-铟/钒络合物细粉;
S2.氮气保护下,将所述木质素-铟/钒络合物细粉升温加热至250-300℃,然后冷却至室温后,研磨得到光催化剂L/LnV-300;L/LnV-300为粉末状。
S3.氮气保护下,将所述光催化剂L/InV-300粉末和氮化镓粉末充分混合后升温至500-600℃反应20-40min,再自然冷却制得高效光催化剂L/InV-GaN;
S4.将所述高效光催化剂L/InV-GaN与聚丙烯(PP)熔喷料混合加热至240-280℃,熔融静电纺丝,制得空气净化PP纳米纤维膜。
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S1中,木质素磺酸钠、In(NO3)3·H2O、NH4VO3和四氢呋喃水溶液的比例为(18-24)g:(3-4)g:(1-2)g:200mL。
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S1中,搅拌的时间为1h,所述过筛为过360目筛子。
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S2中,升温速率为20-30℃/min。
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的步骤S3中,所述光催化剂L/LnV-300平均粒径为100-200nm,氮化镓粉末平均粒径为100-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