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I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3214.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道宗;刘伟康;刘璐;贾瑞昌;可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A01K31/00;A61L9/18;A61L9/20;B01D50/0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i 禽舍 空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I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包括:禽舍、空气净化室和中控机,禽舍和空气净化室连接处设置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空气净化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和闭环式过滤系统,闭环式过滤系统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后方,禽舍内设置有空气检测装置,气流进口处设置有风机;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禽舍内的空气质量;水循环系统用于初步过滤空气,增加空气湿润度;闭环式过滤系统用于对空气再次过滤,并进行消毒处理;风机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气流进口排放至禽舍内。本发明可以实时检测禽舍内的环境质量,能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智能化的消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AI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
背景技术
首先,目前我国禽类养殖产业巨大,但是由于诸多管理建设的不合理性,导致禽类养殖的成本居高不下和养殖环境恶劣引起的禽类致病率和致死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该行业的经济效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家禽生产主要受品种、饲料、疫病、生长环境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占的作用约20%-30%。
在现代化的家禽养殖生产中,规模化、集约化的封闭式、高密度的饲养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在养殖密度较高的全自动现代化养禽场,家禽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活动、粪便发酵等导致禽舍内氨气、硫化氢、粉尘等参数超标,严重影响家禽呼吸、生长、发育,致使免疫功能下降,生产性能、经济效益降低,这些环境因素会对禽类的生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再者,由于国民现在对于健康养生观念的提高,对于绿色无污染的禽类肉制品的需求成为市场上最大的问题,而影响禽产品的出口量以及禽类产品品质的重要原因就是禽类生长的环境非常差,从而导致了禽类疫病和药物残留的问题猛增。近年来,农业部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三品认证,但是,从无公害的农产品结构来看,种植业产品产量占认证质量的90%,畜牧产品产量只占认证总量的8%;从绿色食品结构来看,绿色农林及加工产品占认证总量的56.2%,禽畜类产品只占16%,表明我国畜禽的产品质量不高,也说明了优质禽畜产品在品牌化建设上的滞后。
最后,传统的禽舍是采用的强排处理空气,并未进行相应的消杀处理,容易对外界造成污染,因此养殖企业对于禽类养殖环境控制系统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的阶段。禽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之下成长,不仅可以提高禽类的产品的品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饲料的使用效率以及风机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这样不仅降低了养殖的成本,还调高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还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智能化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I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可以检测禽舍内的空气质量,并根据空气质量等进行禽舍内空气消杀,能够方便实现禽舍的空气消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AI的禽舍空气消杀系统,包括:禽舍、空气净化室和中控机,所述禽舍和所述空气净化室连接处设置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空气净化室内设置有水循环系统和闭环式过滤系统,所述闭环式过滤系统设置在所述水循环系统后方,所述禽舍内设置有空气检测装置,所述气流进口处设置有风机;
所述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禽舍内的空气质量;
所述水循环系统用于初步过滤空气,增加空气湿润度;
所述闭环式过滤系统用于对空气再次过滤,并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风机用于将净化后的空气通过气流进口排放至所述禽舍内;
所述中控机用于控制所述空气检测装置、所述水循环系统、所述闭环式过滤系统和所述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3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