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的复杂体系协同仿真与验证评估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1882.0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9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言;庞海龙;廉浩伟;王文豪;常慧媛;安然;周茹;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昕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复杂 体系 协同 仿真 验证 评估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复杂体系协同仿真与验证评估系统和方法,系统中的适配模块获取任务场景建模工具和体系架构设计工具中的数据,各个评估模块构建体系效能评估模型,体系特性评估模型和能力体系评估模型,协同仿真模块对协同仿真事件进行配置,对各模型间的数据订阅与发布关系进行配置,通过配置事件进行模型的同步控制,从而对任务场景仿真模型和体系架构模型进行逻辑一致性的验证。另外,评估模块从DDS数据总线上订阅数据,分别对任务场景仿真模型和体系架构模型的体系效能、网络信息体系特性和能力体系进行评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复杂体系正向设计过程中前期验证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复杂体系仿真与验证评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基于模型的复杂体系协同仿真与验证评估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复杂体系正向设计方向以复杂体系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对象,以正向设计方法为指导,力求支持复杂系统的需求、设计、分析、检验和验证活动,贯穿开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
目前能够进行复杂体系正向设计的工具以国外软件为主,典型的如IBM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UPDM(Unified Platform of Defence Model)。UPDM的建模环境主要采用UML、SysML等建模语言创建模型系统,且嵌入了DoDAF开发包,支持DoDAF视图的设计与仿真。UPDM的主要功能有:对需求以及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和驱动;对体系的结构和行为进行确定;跟踪需求,对体系框架和机制进行考虑;设计体系结构;通过分析模型自动产生程序码,随后进行编译并生成可执行文件。
现有正向设计工具除上述UPDM之外,No Magic公司开发的软件产品Magic Draw也是一种集体系结构设计、系统设计、软件设计于一体的工具;该工具不确定体系结构产品之间的开发顺序,而是由用户根据不同需求定制产品的不同开发顺序。Innoslate是SPEC组织开发的一款用于培训的体系结构工具;该工具采用区别于UML的LML语言进行开发,该工具的只支持体系结构层次的开发,再利用体系结构层的输出结果来设计系统。其他工具如EA、Archimate、Map也都支持体系结构的建模与开发。
虽然,目前现有的正向设计工具软件种类众多,但普遍缺少对复杂体系正向设计成果进行验证的能力,特别是对设计成果进行定量评估的能力,难以评估正向设计成果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纠正体系设计前期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问题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模型的复杂体系协同仿真与验证评估系统,以解决现有正向设计工具,缺少对复杂体系正向设计成果进行验证的能力,特别是对设计成果进行定量评估的能力,从而解决了复杂体系正向设计过程中前期验证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模型的复杂体系协同仿真与验证评估系统,包括:
DDS数据总线107,分别与所述DDS数据总线107相连接的任务场景建模工具适配模块101、体系架构设计工具适配模块102、协同仿真模块103、体系效能评估模块104、网络信息体系特性评估模块105与能力体系评估模块106;
其中,所述任务场景建模工具适配模块101还与任务场景建模工具210连接,用于获取任务场景建模工具210中的数据;所述体系架构设计工具适配模块102还与体系架构设计工具220连接,用于获取体系架构设计工具220中的数据;
所述体系效能评估模块104、所述网络信息体系特性评估模块105和所述能力体系评估模块106,分别用于构建体系效能评估模型,体系特性评估模型和能力体系评估模型;
所述协同仿真模块103,用于对协同仿真事件进行配置,以及对各模型间的数据订阅与发布关系进行配置;
所述协同仿真模块103,还用于对协同仿真进行运行控制,并且通过配置事件进行模型的同步控制,从而对所述任务场景仿真模型和体系架构模型进行逻辑一致性的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1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