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实施的复合型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0347.3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2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白鹤;柳兴旺;高徐军;韩文斌;马勃;马龙;查亚辉;周雨帆;尉甜甜;张文胜;秦青阳;甘鹏山;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孙齐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实施 复合 型钢 基坑 支护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实施的复合型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一,沿基坑支护轮廓线施工支护桩;步骤二,支护桩施工过程中同步施工桩体加强构件;将桩体加强构件安装在支护桩内;步骤三,施工支护桩顶部冠梁;步骤四,在基坑外施工外围加固圈;步骤五,完成步骤四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层开挖方式。本发明施工操作简单且快速,采用支护桩大幅的提高了成桩速度,充分利用支护桩自身刚度,通过在支护桩内插入桩体加强构件增大支护桩抗剪强度,本发明安全可靠、施工方便且快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厚淤泥地层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实施的复合型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日益发展,各种市政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更新或修复,对于运行年代久远的市政污水管道的修复应运而生。原位管线的修复与更换,需要进行基坑开挖,如果基坑坍塌,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深基坑的安全问题成为工程的重难点。
在某管道修复项目的实际开挖过程中,基坑深度超过10m,所开挖土层工程性质较差,易坍塌,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周边临近房屋和既有埋地管线,降水施工难度大。在开挖过程中容易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产生影响。基坑施工受到架空高压线的干扰,施工难度大。针对以上条件,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关键难点主要由以下几处: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在钢筋笼制作上用时较长,且需要等待龄期达标,不满足工期的要求,混凝土预应力管桩为为预制构件,施工快速,结构刚度较大同时可施工速度快,但施工机械设备体型大,在高压线下方无施工空间,吊装问题无法解决。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同时解决有限空间作业、施工时间短、满足支护结构强度及控制地下水的施工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基坑施工受到架空高压线的干扰,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实施的复合型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且快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快速实施的复合型钢式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沿基坑支护轮廓线施工支护桩;
步骤二,支护桩施工过程中同步施工桩体加强构件;将桩体加强构件安装在支护桩内;
步骤三,施工支护桩顶部冠梁;
步骤四,在基坑外施工外围加固圈;
步骤五,完成步骤四后进行基坑开挖,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层开挖方式。
所述的步骤一中,支护桩紧贴密排布置,支护桩采用桩径400~800mm的无缝预制钢管;支护桩采用打桩机振动打入或静压植桩机静压植入土层中。
当支护桩桩长较长时可进行支护桩焊接接桩处理,焊接接桩时要求支护桩接桩焊接位置设置在不同深度处。
所述的步骤二中,桩体加强构件采用预制工字钢,桩体加强构件采用打桩机振动打入或静压植桩机静压植入支护桩内,桩体加强构件所采用的预制工字钢的腹板高度和翼缘宽度均不超过支护桩钢管的内径,且预制工字钢的腹板与支护桩排布方向在平面内互相垂直,支护桩内桩体加强构件安装完成后,对支护桩内部剩余空间灌注水泥砂浆填充,使支护桩与桩体加强构件连接为整体。
所述的桩体加强构件采用焊接接桩方式增加长度,接桩方式与支护桩接桩方式相同,桩体加强构件的接桩位置与支护桩的接桩位置错开分布。
所述的步骤三中,冠梁为工字钢及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支护桩顶部冠梁首先将预制工字钢焊接在支护桩及桩体加强构件上,然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将工字钢、支护桩及桩体加强构件浇筑于混凝土内形成冠梁结构。
所述的步骤四中,施工外围加固圈的具体方法为:外围加固圈可采用旋喷桩或搅拌桩工艺,桩径在300~600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03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