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793.0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孝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孝水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废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使用了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废水槽和设置在废水槽内部的固定装置,废水槽的上方设置有清刷装置;本发明通过不完全齿轮可带动两组移动齿条做左右往复直线运动,两组移动齿条带动两组波浪板一起移动,滚轮与凹型杆在波浪板的移动过程中沿着波浪板的曲面进行上下往复运动,最终带动滤布进行上下往复抖动,进一步对分解在废水中的胶料进行吸粘,本发明通过两组三角形刮板可对滤布表面粘附的胶料进行刮除,刮除后的胶料从三角形刮板的上表面向盛料槽的内部滑落,最终滑落至二号收集槽中进行收集,以此可使滤布进行可循环式的对废水中的胶料进行吸粘,减少滤布拆卸清除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是指工艺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 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的重要原 因。
按受污染程度不同,工业废水可分为生产废水及生产污水两类。生产废水是指在使用过 程中受到轻度污染或温度增高的水,如设备冷却水。生产污水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严重污 染的水,大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含 无机污染物为主的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有机废水、兼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废 水、重金属废水、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和仅受热污染的冷却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 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 象可分为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冶金废水、炼油废水、胶料废水等。
胶料废水有可能渗透到地下水,污染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造成土壤污染,因此需 要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针对胶料废水进行处理的过程种常 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在对胶料废水进行处理时,常使用人工对废水池内的滤布表 面的胶料通过拆卸的方式将其清除,以此达到污染物与废水分离的效果,装拆方式步骤繁琐, 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
2.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在对胶料废水进行处理时,废水中的胶料容易沉淀在废水池 的底部或悬浮在水中,不易与废水池中的滤布充分接触,从而降低了滤布的吸附效果,导致 胶料与废水的筛分效果差。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其使用了工业废水处理设备, 该设备包括废水槽和设置在废水槽内部底端拐角处的气泵,所述废水槽内壁的前后两端且靠 近废水槽的底端对称开设有腰型槽,腰型槽的沿着废水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气泵位于腰型槽 的下方,气泵靠近废水槽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阀门,阀门贯穿至废水槽的侧壁;
所述废水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废水槽前后两端内壁之间的回 型框架,回型框架的前端呈回形结构,回型框架顶部的前后两端对称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 沿着回型框架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且每组升降板之间存在间距,前后对称的两组升降板 之间且靠近升降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一号辊轴,一号辊轴的外壁套设有一号圆辊,升降板的 底部中心设置有开口朝下凹型杆,凹型杆的左端呈凹形结构,回型框架顶部对应凹型杆的位 置开设有升降孔,凹型杆穿设在升降孔的内部,凹型杆凹形槽的两组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 滚轮,滚轮的底端位于凹型杆的下方,废水槽的前后两端且靠近废水槽的左端对称设置有L 型板,后侧L型板的左端呈L形结构,且L型板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位于废水槽的上方且 前后对称的两组L型板竖直段之间转动连接有二号辊轴,二号辊轴的外壁套设有二号圆辊, 二号圆辊的外壁与一号圆辊的外壁共同套设有滤布,其中一组二号辊轴的前端贯穿至一组L 型板竖直段的前端并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传动电机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的后端与 一组L型板竖直段的前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孝水,未经陈孝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7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