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评估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8058.X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1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袁进;李劲嵘;封檑;李奇威;李子奇;任鸿伦;哈卿;李一鸣;俞益洲;乔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5/00 | 分类号: | A61H5/00;G06T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王海龙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vr 立体 视觉 训练 评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评估方法和装置,属于视觉训练领域,解决现有关于立体视觉训练枯燥乏味、评估缺乏量化标准的技术问题。包括:在虚拟三维训练场景中为用户显示因不同视差而形成的多个具有深度的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要求用户辨识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并接收用户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自适应的重新配置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输出并显示配置后的训练目标;通过不断重复辨识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形成训练的迭代促进过程。以连贯的互动任务为主要训练内容,整个训练过程能提供更高的沉浸体验。用趣味性的训练内容以交互的方式自适应的体制引人入胜,达到准确客观的训练及评估用户立体视觉功能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觉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立体视觉的训练及评估量化方式多靠纸质的测试方式及红蓝、偏振眼镜组合来实现立体视觉的量化。此类检测方式,多数如Lang test和Random Dot StereoTests,其测试过程多数无法重复进行第二次,且需要医务人员的密切指导及配合来实现立体视觉的训练及评估量化。
同时,传统的立体式视觉训练系统(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中CN102885606A就公开了利用图库组成的立体视觉训练系统),但是其无法提供全场景沉浸式、高互动的训练场景,其也不能针对用户立体视觉的客观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方法、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解决现有关于立体视觉训练枯燥,缺乏立体视觉评估量化标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虚拟三维训练场景中为用户显示因不同视差而形成的多个具有深度的训练目标;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用户辨识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并接收用户的反馈信息;
根据反馈信息自适应的重新配置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输出并显示重新配置后的训练目标;
通过不断重复辨识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形成训练的迭代促进过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在虚拟三维训练场景中为用户显示因不同视差而形成的多个具有深度的训练目标包括:
将同一训练目标分别独立显示在两块显示屏幕的不同位置处形成视差进而形成脑部的深度感知;
通过上述方式重复添加不同的训练目标进而形成多个具有不同深度的训练目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在训练过程中要求用户辨识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差异包括:
将任务目标的基准点定义在用户左眼视角点和右眼视角点的中点;
将需要辨识的两个训练目标中的一训练目标的中心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一深度;
将需要辨识的两个训练目标中的另一训练目标的中心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二深度;
要求用户辨识的是第一深度与第二深度所对应训练目标的深度感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将训练目标的尺寸与训练目标的中心点到基准点的距离的比值设置为一个定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一种基于VR的立体视觉训练方法中的反馈信息获取用户能够辨别的两两训练目标之间深度的最小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