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8037.8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谭旭;陈国庆;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极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1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张焱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大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认证 网关 调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包括手机发送单元,手机发送单元的输出端与运营接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运营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登录界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登录界面单元的输出端与认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涉及无感认证技术领域。该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通过运营中心模块让与SIM卡的地理位置相同区域的区域分级运营模块启动预选号模块,使预选号模块在脱敏手机号储存模块的内部提起脱敏手机号,并传入手机接收界面模块的内部,用户运行模块通过登录验证模块发送验证请求给运营中心模块,让运营中心模块发送给登录验证模块,进入登录模块内部的认证模块把SIM信息模块和预选号模块传过来的脱敏手机号进行对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感认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
背景技术
认证网关是用户进入CA证书认证服务的网络信任域和金融专网应用服务系统前的接入和访问控制设备,它具有用户身份认证代理的功能,能够和证书认证服务系统交互,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根据认证结果核对该用户的可信网络访问权限,完成网络接入的鉴权控制,通过身份认证代理和对全网统一身份认证的支持,保障网络上的用户单点登陆全网通行。
目前通讯企业使用的认证网关,在使用时,很多认证网关均只是让用户通过身份证获取本机手机号码,并让运营中心进行当面实名认证,这样让运营中心的操作量增加,并降低认证效率,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通过无感认证网关服务,支持自动获取本机手机号码、一键授权直接通过认证,支持自动判断用户输入手机号码是否与本机SIM卡匹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解决了户通过第二代身份证获取本机手机号码,并让运营中心进行当面实名认证,这样让运营中心的操作量增加,并降低认证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无感认证网关调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手机的用户首先将手机的SIM卡插入手机的内部,用户通过用户使用模块进入手机界面操作模块,用户再通过手机界面操作模块中选择手机激活模块将手机内部的SIM卡激活,并将通过手机定位模块将手机的SIM地理区域确定,让手机发送模块把手机的SIM地理位置给运营接收模块;
S2、当运营接收模块接收到手机发送模块发送的信息时,运营接收模块把信息传给运营中心模块,运营中心模块分析运营接收模块传来的信息,运营中心模块让与SIM卡的地理位置相同区域的区域分级运营模块启动预选号模块,使预选号模块在脱敏手机号储存模块的内部提起脱敏手机号,并传入手机接收界面模块的内部;
S3、手机接收界面模块将脱敏手机号传入用户运行模块的内部,并让用户运行模块通过登录验证模块发送验证请求给运营中心模块,让运营中心模块发送给登录验证模块,从而进入登录模块,登录模块内部的认证模块把SIM信息模块和预选号模块传过来的脱敏手机号进行对比,当认证模块认证成功后,用户把自己的信息填在用户信息模块上,让使用授权模块获取本机真实手机号,完成认证登录,当认证模块认证不成功后,反馈模块将信息传给手机和运营中心模块,让用户去运营中心验证。
优选的,所述手机发送单元的输出端与运营接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运营接收单元的输出端与登录界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登录界面单元的输出端与认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认证单元包括认证模块,所述认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用户信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用户信息模块的输出端与使用授权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认证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认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SIM信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机发送单元包括用户使用模块,所述用户使用模块的输出端与手机激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机激活模块的输出端与手机界面操作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机界面操作模块的输出端与手机定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手机定位模块的输出端与手机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极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极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8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VR的双眼视像融合训练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创脑血流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