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968.6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1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红;徐路;吉小利;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粉煤 掺和 水泥 早期 强度 精准 配比 高效 拆分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实验装置。粉煤灰和微纳米材料的配比精度将是影响微纳米材料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的重要因素,制作标准试件的称量多依靠手工逐次进行,由于早期强度敏感因素多,标准试件从配比圆柱管取出多从底部或顶端借助外力拆分,将影响其测试结果,因此,需要一种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试验装置。本发明通过置于上层平台的4~6套精准计量注充管将微纳米材料、粉煤灰及水等不同成份配送到中层震动平台,通过搅拌系统均匀搅拌后在震动平台充分震动的基础上,下放至下层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借助智能搅拌系统分层搅拌、压实及下层震动平台充分震动,至6~8小时后将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置于强度测试装置侧向拆分后即可完成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准试件的早期强度配比与拆分工具
技术背景
目前井下钻井抽采中广泛使用的是水泥封孔材料,但水泥基材料存在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差,易离析、稳定性差等不足之处,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井下施工要求,通过添加工业副产品及外加剂等可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大量研究表明掺入粉煤灰不仅能够节约水泥,降低工程成本,又能达到矿井采空区注浆工程所需的可灌性、耐久性等需求,纳米材料由于其纳米效应,少量掺入粉煤灰水泥中,利用纳米材料与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填充效应和晶核效应的协同优化,有望提高粉煤灰水泥注浆封孔材料的综合性能,使纳米材料和粉煤灰在水泥基封孔材料中的应用达到“优势互补”。
粉煤灰和微纳米材料的配比精度将影响微纳米材料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的重要因素,制作标准试件通常由水、粉煤灰、水泥及微纳米材料等组成,其量测多依靠手工逐次进行,由于早期度敏感因素多,标准试件从配比圆柱管多从底部或顶端借助外力拆分将影响其测试结果,因此,需要一种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试验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材料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实现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通过置于上层平台的4~6套精准计量注充管将微纳米材料、粉煤灰及水等不同成份配送到中层震动平台,通过搅拌系统均匀搅拌后在震动平台充分震动的基础上,下放至下层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借助智能搅拌系统分层搅拌、压实及下层震动平台充分震动,至6~8小时后将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置于强度测试装置侧向拆分后即可完成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等实验准备,从而解决由于人工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拆卸过程中产生的试件损坏和误差以及震动混合时由于密度不均匀造成试件中心应力不均等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通过置于上层平台的4~6套精准计量注充管将微纳米材料、粉煤灰及水等不同成份配送到中层震动平台,通过搅拌系统均匀搅拌后在震动平台充分震动的基础上,下放至下层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借助智能搅拌系统分层搅拌、压实及下层震动平台充分震动,至6~8小时后将早期强度配比圆柱管置于强度测试装置侧向拆分后即可完成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人工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拆卸过程中产生的试件损坏和误差以及震动混合时由于密度不均匀造成试件中心应力不均等问题,实现了活化粉煤灰掺和水泥试件早期强度精准配比,试件成型后减少从顶底拆卸的误差并通过上中下三层平台的混合、搅拌、震动为早期强度的准确测定提供有力保证。
说明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微纳米材料活化粉煤灰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实验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微纳米材料活化粉煤灰早期强度精准配比及高效拆分实验装置工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9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