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及用于蒸发系统的台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487.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兴龙;钟建伟;胡军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22 | 分类号: | F02D41/22;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文斐;陈岚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蒸发 系统 泄漏 检测 方法 台架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用于蒸发系统的台架、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建立用于所述蒸发系统的台架,所述台架包括影响因子控制模块和蒸发排放控制模块;B)利用所述影响因子控制模块独立控制影响因子以获取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以及C)基于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来建立压力蒸发模型以用于检测所述蒸发系统的泄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用于蒸发系统的台架、实现该方法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载诊断系统应对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脱附流量及整个燃油蒸发系统完整性进行监测,以防止燃油蒸气泄漏到大气中。车载诊断系统需要对系统存在的大于或等于直径为1mm的小孔产生的泄漏量进行诊断(也可使用直径0.5mm的小孔来代替),并要求在燃油加油管附近及碳罐脱附管路处安装泄漏孔进行功能演示。
当前的蒸发系统泄漏诊断策略是利用发动机熄火后自发负压进行的。在发动机熄火后,主动控制关闭碳罐通风阀,使得整个蒸发系统密封。在蒸发系统密闭性正常的车辆上,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尾气管、燃油泵以及路面热辐射的热量会向燃油箱内燃油导入,即使在发动机熄火后,燃油蒸气温度也会略有上升,致使燃油箱内压力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若燃油蒸气温度开始下降,则在系统中就能够观察到真空度的建立,将这一时间片段内监测到的蒸发系统压力变化情况与已知规律进行比较,来评判整个蒸发系统的密封性,如果监测不到足够的压力变化,则说明蒸发系统存在一定孔径的泄漏。
然而,因燃油具有挥发性,其挥发性受到环境温度、油位、燃油RVP、海拔、热辐射,天气变化(日照、刮风、下雨等)等多种噪音的影响,因此在整车上进行相应的诊断标定开发通常很复杂且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弊端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建立用于所述蒸发系统的台架,所述台架包括影响因子控制模块和蒸发排放控制模块;B)利用所述影响因子控制模块独立控制影响因子以获取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以及C)基于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来建立压力蒸发模型以用于检测所述蒸发系统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影响因子包括以下中的一项或多项:环境温度、油位、油箱压力、油温、以及蒸气温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分别在油箱盖密封和泄漏状态下获取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油箱压力变化。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实施例的用于蒸发系统的泄漏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确定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油箱压力变化的正态分布,使得所述油箱压力变化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满足,其中μ_seal为油箱盖密封状态下蒸发系统压力变化的平均值、σ_seal为油箱盖密封状态下蒸发系统压力变化的标准差、μ_leak为油箱盖泄漏状态下蒸发系统压力变化的平均值、以及σ_leak为油箱盖泄漏状态下蒸发系统压力变化的标准差;以及基于所述油箱压力变化的正态分布建立压力蒸发模型以用于检测所述蒸发系统的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蒸发系统的台架,其包括:影响因子控制模块,其被配置成独立控制影响因子以获取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以及蒸发排放控制模块,其包括油箱、传感器、控制器、碳罐、碳罐冲洗阀和碳罐通风阀,所述蒸发排放控制模块配置成基于与所述影响因子相关联的台架数据来建立压力蒸发模型以用于检测所述蒸发系统的泄漏;其中,所述碳罐分别与所述碳罐通风阀和所述油箱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油箱和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所述碳罐冲洗阀和所述碳罐通风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4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切断功能的限流孔板
- 下一篇:封装结构及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