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床脱空监测结构、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318.1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红;吴明明;楼永良;周奇辉;刘尊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床 脱空 监测 结构 隧道 沉降 整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用于监测隧道内道床与管片之间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道床中心线设有若干竖直贯穿道床的监测孔,监测孔内同轴插装有监测杆,监测杆下端固定于下方所述管片上,监测杆上端露出于监测孔外,所述监测杆上制有能与监测孔配合读取数值从而监测道床脱空情况的刻度。本发明适用于地下交通工程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适用于地下交通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地铁隧道在软土区域应用也越来越多。由于软土的特点:压缩性大、灵敏度高、固结时间长等,隧道投入运营后,软土区域的隧道工后沉降未稳,还处于持续沉降状态;或在列车运营荷载、外部施工扰动的情况下,隧道下卧的软土层收到扰动后隧道沉降明显,隧道局部沉降后,隧道纵向曲率增大,道床砼与管片结构之间产生空隙即道床脱空,列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隧道道床采用砼浇筑,隧道管片原有注浆孔已被道床砼结构封实,无法对隧道底部直接进行注浆,也无法探测道床砼与管片结构之间是否存在空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床脱空监测结构,用于监测隧道内道床与管片之间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道床中心线设有若干竖直贯穿道床的监测孔,监测孔内同轴插装有监测杆,监测杆下端固定于下方所述管片上,监测杆上端露出于监测孔外,所述监测杆上制有能与监测孔配合读取数值从而监测道床脱空情况的刻度。
所述监测杆与监测孔之间设有能使监测杆在监测孔内顺畅轴向移动的隔离层。
所述隔离层采用油毡布。
所述道床上表面对应所述监测孔制有圆柱凹槽并配有橡胶保护盖。
所述监测杆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管片上。
一种道床脱空及隧道沉降监测与整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道床脱空监测结构,所述道床脱空监测结构中监测杆采用中空的注浆管,注浆管固定于所述管片上并与管片上相应的注浆孔连通。
所述注浆管上靠近注浆管与所述管片上注浆孔的接驳点处设有用于对道床与管片之间空隙注浆的出浆口。
根据从所述注浆管外壁的刻度与所述监测孔配合读取的数值变化判断道床是否脱空;
当判断道床脱空时,通过注浆管配合管片上的注浆孔对管片下方区域进行注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道床监测孔内插装有带刻度的监测杆,监测杆下端固定于管片上,通过观测监测孔孔口对应监测杆上的刻度,实现对道床脱空情况的监测。
本发明中监测杆采用注浆管,并与管片上注浆孔连通,形成注浆通道,当观测道道床脱空时,通过注浆通道往管片下方区域注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注浆管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1、注浆孔;2、监测孔;3、管片;4、道床;7、接驳点;8、隔离层;9、刻度;10、圆柱凹槽;11、橡胶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3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