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田间移动式无动力秸秆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6680.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9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吉林;孙吉武;孙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农承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16;F23G5/44;F23G5/50;F23L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天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51 | 代理人: | 陈贞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东市宽甸***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田间 移动式 动力 秸秆 解气 焚烧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间移动式无动力秸秆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装置,涉及秸秆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焚烧装置、拖车、干式净化器、废气排放管和快速起落装置,所述焚烧装置固定在拖车底板上,所述干式净化器通过转动轴连接至所述焚烧装置顶部后方,所述废气排放管设置在所述干式净化器顶部,所述快速起落装置设置三个支点,分别固定在废气排放管上部分、焚烧装置顶部与干式净化器连接处及焚烧装置后侧壁。具有在道路田间安全移动通行功能、无动力配套功能、物料不需破碎即可气化功能、不需强制给空气功能、废气排放管可快速起落功能、对秸秆能进行热解气化制气功能、燃气能直接进行二次气化焚烧功能、废气能实现干式(无水)净化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秸秆处理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田间移动式无动力秸秆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养殖饲料的利用随着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发展,都被青稞饲料所代替,成熟秸秆已基本上不被采用。
秸秆破碎还田技术是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破碎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属于砂土土壤,不适合破碎还田处理技术条件,并且北方冬季时间较长,南方深埋时间又较短,还田后的秸秆不具备腐烂降解条件,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秸秆还田受土质和环境以及气候影响较大,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秸秆破碎还田处理方法。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一种新型的秸秆资源化处理技术。通过秸秆的热解气化技术制成燃气,燃气用于周边居民生活生产能源,代替原煤、新柴等原生能源,节能减排。但是,本技术由于秸秆收集、运输、预处理以及建设投资成本较高,秸秆处理能力又受居民用气能力限制,造成秸秆处理量较小,燃气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项目运营维护成本也很高,运营企业运营利润较低,没有国家补贴政策支持很难持续运营。
秸秆焚烧发电技术也是一种秸秆资源化处理技术。秸秆在收割机收割的同时打捆,然后运输到秸秆焚烧发电厂发电,电在国家电网上网。其同样存在着收集、打捆、运输、预处理、建设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项目不适合地片较小、产量较低的偏远区域。由于项目运营成本较高,也是依靠国家补贴进行运营。
再生颗粒技术同样是秸秆资源化处理技术,秸秆收集后运输进厂后,再通过破碎、烘干、致密成型等工艺流程,制成高密度的生物质颗粒替代原煤,用于工业锅炉燃料。由于收集、运输成本较高,在加上加工过程能耗很高,产品制造成本更高,与化石能源比较,造价较高,也需国家给予补贴才有市场。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是一种新型的秸秆资源化处理技术,通过秸秆的热解气化技术制成燃气,燃气在通过地下输配系统输送到周边居民家中,用于生活生产能源,代替原煤、新柴等原生能源。但是,本技术由于秸秆收集、运输、破碎、储存成本较高,并且项目建设投资成本也很高,秸秆处理能力又受居民耗气能力限制,处理量较小,造成燃气制造成本较高,并且项目运营维护成本也很高。本技术还需要大量的电、水能源,特别是利用水对燃气进行净化处理时还产生部分焦油、污水。焦油、废水的处理还得配套投入相关技术设备,又增加了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秸秆气化炉是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的核心技术设备。秸秆气化炉有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类型。流化床一般采用砂子作为流化介质,由炉底部吹入,向上流动的强气流使砂子和物料的运动就像液体沸腾一样漂浮起来,故称流化床。流化床气化炉适合水分含量大、热值低、着火困难的生物质原料,但是,物料需破碎、需要大流量的鼓风机和砂子等,可见不适合田间作业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农承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农承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