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REM2蛋白抗体包被磁珠在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6298.6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淼鑫;史言腾;唐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079 | 分类号: | C12N5/0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rem2 蛋白 抗体 包被 提取 血清 中小 胶质 细胞 来源 外泌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REM2蛋白抗体包被磁珠在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应用,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TREM2蛋白的抗体包被磁珠,通过磁珠免疫法提取血清中外泌体,经免疫荧光印迹、透射电镜成像和粒径分析进行验证,证明了TREM2蛋白抗体包被的磁珠能够有效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TREM2蛋白抗体包被磁珠在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该病主要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 万以上患者,在中国约有1000万患者,而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为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潜、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按照病情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并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延缓疾病进程和保持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AD中Aβ和Tau蛋白认识的深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临床出现极轻微症状之前的“AD临床前期”(preclinical AD)阶段,AD的病理学损害表现(Aβ沉积,Tau蛋白过磷酸化,以及继发的炎性损害、氧自由基、兴奋毒等)就已经在患者的脑内持续进展。但是,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脑神经病理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淀粉样蛋白PET)和脑脊液检测,但这些方法存在费用高昂、影像检查和穿刺造成身体损伤和疼痛等问题,使得患者在产生明显症状前不愿主动采用此类方式进行检查,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目前本领域尚缺乏一种符合有效性、费用低、对身体损伤小这些要求的诊断方法,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寻找和开发新的检查策略。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固有的免疫效应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或者营养因子的间接分泌,在调节脑损伤细胞死亡和神经行为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而外泌体是一种包含了丰富核酸、蛋白质的膜泡,经内体膜和细胞膜融合运送,直径介于30-150nm之间,能够穿过血脑屏障(BBB),循环外泌体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包括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中,可将生物活性物质递送至受体细胞以调节细胞功能,在介导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作用。
这提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检测外泌体中一些AD相关蛋白例如CD33、TREM2等以及特征miRNA的表达和含量,来间接反映小胶质细胞的生理或病理状况,从而为我们提供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病理学损害的依据。而且,获取患者血清通过简单的抽血就可以实现,符合费用低和对身体损伤小的要求,有助于实现临床早期干预,定期血检也可以用来监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疾病进程,最终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本领域尚没有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方法,TREM2蛋白是单次跨膜的超免疫球蛋白,其最初在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中被鉴定,而在大脑中,TREM2蛋白仅由小胶质细胞产生,这提示我们TREM2蛋白是否可以作为提取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关键蛋白,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我们的方法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以上问题的诉求,发现一种提取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是对血清进行超速离心获取血清中总外泌体。然后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TERM2的抗体包被磁珠,通过磁珠特异性捕捉法实现对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特异性富集。最后对提取的血清中小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进行鉴定,鉴定方法为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透射电镜分析和粒径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6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