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浇口套冷却结构及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345.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3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进;方宏机;牟雄;陆标文;肖亚军;蒙华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启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8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1 | 代理人: | 彭志坚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口 冷却 结构 温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浇口套冷却结构,包括浇口套主体,所述浇口套主体的中部设有贯通相对的两端的浇注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主体的一端绕所述浇注孔的周向设有多个沿轴向向另一端延伸的冷却孔,多个所述冷却孔之间均匀间隔地设置,每个所述冷却孔内一一对应的设有冷却装置;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转接头、第一接水管、第二接水管和过水管,所述转接头上设有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所述过水管连接在转接头上,过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流通道的一端,所述第一接水管安装在转接头上与所述第一水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水管安装在转接头上与所述第二水流通道连通;
所述转接头安装在所述冷却孔的开口端,所述过水管伸入所述冷却孔底部并且过水管的外周壁与冷却孔的孔壁之间形成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与第一水流通道连通,过水通道与过水管的管道在冷却孔底部连通,形成一第一接水管的管道、第一水流通道、过水通道、过水管的管道、第二水流通道以及第二接水管依次连通的以供冷却水流通的管路;
所述第二水流通道开设在转接头端面中心,第一水流通道环绕第二水流通道开设,第一水流通道与第二水流通道之间形成间隔壁,所述过水管一端连接在所述间隔壁的端面上,使得过水管的管道与第二水流通道连通;
所述冷却孔的底端和顶端各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以供实时检测所述冷却孔的底端和顶端的温度并进行对比,来判断选择第一接水管或第二接水管为进水,对应地第二接水管或第一接水管为出水,通过切换进出水的方向进行动态调节,实现对浇口套轴向上温度控制均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与所述间隔壁的端面的连接,采用密封性连接,以及所述转接头安装在所述冷却孔的开口端的连接,采用密封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管和所述第二接水管并排地设于所述转接头的侧壁并与所述转接头的轴向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浇口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套主体上各个所述冷却孔的开口位置分别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连接所述冷却孔,且所述凹槽延伸至所述浇口套主体的外壁,所述第一接水管和所述第二接水管嵌设于所述凹槽中。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浇口套冷却结构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冷却孔的底端和顶端的温度并进行对比,当底端温度大于顶端温度时,控制为第二接水管进水,第一接水管出水;当底端温度小于顶端温度时,控制为第一接水管进水,第二接水管出水;当底端温度等于顶端温度时,维持当前第一接水管及第二接水管的进出水状态不变;
对比相邻的冷却孔底端或顶端的温度,并对温度较高者控制增大对应的冷却装置的进出水流量;当相邻的冷却孔底端或顶端的温度相等时,所述冷却装置维持当前的进出水流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次对比和控制之间的间隔时长为1至5秒。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温度相差小于5℃时,判断为相等;当温度相差大于或等于5℃时,判断为不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启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启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3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