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查询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259.4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4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伍桓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菲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查询 方法 电子设备 服务器 存储 设备 网关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查询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关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查询指令,查询指令中至少包括:待查询网络的网段地址;根据查询指令,生成针对待查询网络的IP地址请求报文,请求报文中包括:待查询网络的网段地址、预设的第一请求码和当前终端的物理地址;第一请求码用于标识请求报文的类型;在待查询网络内,广播请求报文;接收待查询网络内所有服务器根据网段地址、第一请求码和物理地址返回的回应报文;解析回应报文,获得返回的目标IP地址和目标设备标识。本申请可以在无需进入机房、连接外设、重启设备的情况下,远程获服务器的BMC管理口IP地址,可以适应高密级环境下的客观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查询方法、电子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实际场景中,客户购买服务器之后,通常会由机房运维人员将服务器上架,然后给服务器管理口配置IP地址,比如通过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或者手动配置,并接入内部办公网络。服务器的使用人员,则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管理口IP地址的方式,远程对服务器进行日常使用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常有如下两种情况出现,导致用户无法再通过原有IP来远程管理服务器:
1、长期未使用后(如十一/春节/请假等),用户遗忘服务器的BMC(Baseboard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服务器的核心组件之一)的管理IP地址。
2、通过DHCP方式配置服务器管理口IP地址的,当该IP地址租约到期有概率会续约失败,导致管理地址换成了其他IP。这些操作在用户层面是无法感知的,也导致用户无法登录。
为了找回服务器的管理地址,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进入服务器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础输入输出系统)下,通过BIOS来查询服务器管理口IP,其详细步骤如下:
(1)首先,需要进入机房给服务器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
(2)通过电源按钮重启服务器,根据设备重启过程中显示器上的相关显示,键鼠进行相关操作以进入服务器BIOS。
(3)直接在BIOS下基本信息页面或者通过BIOS下IPMI(Intelligent PlatformManagement Interface,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相关功能页面,查看管理口的IP地址。
二、通过串口登陆服务器的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模块查看IP地址:
(1)首先,需要携带便携机进入机房,通过串口线缆与服务器串口相连;
(2)便携机上打开串口通信软件,设置好串口通信参数之后登录服务器BMC模块串口。
(3)通过BMC模块内置命令来查看BMC IP。
但随着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已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随着全面推进网络通信、服务器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化,越来越多的国产化服务器被应用到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场景下:
高信息安全要求场景下的服务器维护,有以下几个的特点:
(一)因为业务原因信息安全要求极高,因此对机房的管理非常严格。譬如:1、不允许人员随便进出机房,必须经过审批才能进入机房;2、不允许U盘、手机等一切具有存储、拍照功能的外来设备进入机房;
(二)相比一般的企业用户,对服务器的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对于重启服务器操作非常敏感,通常则需要填写报告/申请之类进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紫光恒越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