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5186.9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7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柳立才;闭业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38;H01Q5/28;H01Q5/307;H01Q1/24;H01Q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倍频 原理 天线 结构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包括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呈角度分离,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之间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耦合槽。通过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连接的一端控制中频的频偏和带宽,通过耦合槽控制低频和中频的频偏,通过第一枝节分离的一端控制低频和超高频的频偏,通过第二枝节分离的一端控制天线整体的频段带宽及超高频的频偏,以及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分离的起始点区域及分离的角度控制中频的带宽,如此使得在净空较小的情况下天线仍具有较好的谐波抑制能力且能够覆盖较广的频段范围,保证了天线的整体性能,解决了现有天线在净空距离较小的情形下性能较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有大部分手机都使用4G或5G通信。
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在3G技术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其相较于3G通信技术来说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bps。4G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包括OFDM技术、MIMO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SDR技术等,这些都会增加手机内天线的数量。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5G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超密集异构网络、自组织网络、内容分发网络、D2D通信、M2M通信、信息中心网络等,为实现5G通信的功能和效果,使得手机中的天线数量进一步增多。
而目前手机设计的主流是纤薄化,手机厚度的变薄与天线的数量增加成为了阻碍天线性能提升的最大矛盾。为了保证天线的性能,现有通常做法是采用PIFA天线、IFA天线或Monopole天线,但这几种天线对天线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手机较薄(即天线净空距离较小)的情形下达到应有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天线在净空距离较小的情形下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包括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一端连接,且另一端呈角度分离,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之间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耦合槽。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一枝节呈直线。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二枝节呈角度分离的一端所形成的夹角为15~45度。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二枝节从中部开始呈角度分离。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天线结构具有地点和馈电点,所述地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一枝节相分离的一端,所述馈电点设置于所述第二枝节远离所述第一枝节的一侧中部。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馈电点和所述地点之间的距离为7±2mm。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地点通过调谐开关连接入地。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中,所述耦合槽的宽度最小为0.5m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倍频原理的天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5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