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气候的环保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4877.7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3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郭苏明;张珊;崔中雨;蒙祖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7/04;F24F13/00;E04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赵艳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气候 环保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气候的环保建筑,包括建筑主体、位于建筑主体一侧的送风装置和位于建筑主体下方的调温机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进水管与建筑主体生活污水排放管的末端连接,利用污水到蓄水箱的内部后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活塞向上吸风,向下排风,使得位于其下方的气体能够通过出风管进入到各楼层之间,无需任何电力设备进行送风,有效地利用了污水的排放来实现无电力送风,节能环保,同时可连续性送风,高效便捷,此外装置箱埋藏在地下深处,利用温差,使得天气炎热时,从出风管处排出的风会变得很凉快,而天气寒冷时,从出风管处排出的风会变得很暖和,进一步方便了人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微气候的环保建筑。
背景技术
微气候是指位于大气下垫面至城市地面以上的这样一个垂直空间中的气候指标,通常发生于地表高度为1.5m~2.0m的大气层中,囊括了人们的生活活动、动物植物生长、建筑物建造等活动,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热环境治理密切相关,夏热冬冷地区是根据我国建筑气候特征分布划定的区域,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该区域气候显著的特征是:夏季炎热气闷、冬季阴冷潮湿,基于该区域夏季空调和冬天采暖的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农村住宅建设更应该注重设计要素对小气候的调控关系。
但是现有的农村住宅建筑大多不能够做到环保型通风通气,无法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通风通气,使得住宅各楼层间往往只能靠电力通风系统来进行通风,极大的浪费了资源,严重时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气候的环保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气候的环保建筑,包括建筑主体、位于建筑主体一侧的送风装置和位于建筑主体下方的调温机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数目为皆两个,所述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的数目皆为一个,所述第三腔室位于第四腔室的上方,且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腔室分别位于第三腔室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腔室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腔室的上方,两个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皆设置有升降机构,两个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皆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第三腔室的内部设置有蓄水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蓄水机构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联动连接,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第四腔室一端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所述蓄水机构包括位于第三腔室内部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横条,所述蓄水箱底部的两端皆铰接有密封板;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第一腔室内部的活塞,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第一腔室底部的进风管和位于第一腔室一侧的出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装置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调温机构包括位于建筑主体下方的装置箱,所述装置箱两端的底部皆设置有通气管,两根所述通气管的顶部皆设置有顶板。
优选地,所述装置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的数目为四个,所述第二折流板的数目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两组所述联动机构皆包括位于第二腔室内部的收卷辊,且收卷辊的两侧皆通过轴承与第二腔室的内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收卷辊的内部皆缠绕有绳索,两根所述绳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活塞的顶部一一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卷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两个所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皆设置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一侧皆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皆与蓄水箱的外周壁固定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至两个第二腔室的内部并分别与两根齿条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腔室顶部位于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管道,且管道的内部设置有朝向建筑主体顶部的单向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4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