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3714.7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9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安;赵远锦;姚舜;池俊杰;王月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王楠 |
地址: | 10003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创面 修复 可溶性 微针贴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PDMS微针模具的制备:
脱模剂处理ETPTA微针模板,用氧等离子体对ETPTA微针模板进行亲水化处理,随后在其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以形成疏水化表面;将PDMS与固化剂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倒入ETPTA微针模板的表面,抽真空去除混合溶液中的气泡,然后加热固化,冷却后将固化的PDMS与ETPTA微针模板分离得到疏水化的PDMS微针模具;
S2、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
将磷酸盐缓冲液、N-N 二甲基丙烯酰胺与微针原材料充分混匀并溶解制备形成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在 PDMS 微针模具上滴加少量的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通过高速离心的方式填充针体,并通过紫外光固化方式使其固化成型;待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充分固化后将其从模具上剥离,得到可溶性微针贴片;
所述脱模剂为二甲基硅油、聚乙二醇和低分子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S1中,所述硅烷化处理具体方法为:将1H,1H,2H,2H-全氟十七烷三甲基氧硅烷和二氯甲烷以 1:100 充分混合,之后置于70℃烘箱中对ETPTA微针模板表面进行蒸镀2小时,整个过程需保持蒸镀环境的密闭性以保证充分的烷基化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微针原材料为甲基丙烯化透明质酸、甲基丙烯化明胶、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在固化之前需要避光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可溶性微针贴片的针体为圆锥形,垂直排列;针体底部直径为 310μm,高度为 700μm,针尖尖端直径为 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先用10倍稀释的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对PDMS微针模具进行灌洗一次,然后用可溶性微针原材料溶液进行微针的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创面修复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紫外光固化方法为:向微针原材料溶液中加入1% (v/v)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在紫外光照射下聚合1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南京鼓楼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71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