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3604.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4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帅;匡皓;王志超;乔刚;张东山;杜明哲;邢强;吕开宇;王亚洲;李文鹏;葛现明;孙嘉璐;丁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T17/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赵宝琴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墙加腋 倒角 弧形 组合 模板 制作方法 | ||
1.一种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模: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利用Revit软件建立BIM混凝土模型和转角墙加腋倒角段弧形组合模板模型;
利用Rhino软件对建模进行分析,确认建模允许误差及现场施工的可行性;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进行三维建模整体受力分析;
建立异型结构模板构件模型,进行虚拟拼装:根据建立的BIM转角墙加腋倒角段模型及其展开的平面尺寸,确定模板拆解方案,并建立异型结构模板构件模型,进行虚拟拼装;其中,异型结构模型构件包括加腋倒角曲面模板模型、背楞模板模型和弧形檩条模板模型;
根据BIM建立的异型结构模板构件模型,制作组合模板;
弧形檩条、面板和背楞的制作:根据加腋倒角曲面模板模型、背楞模板模型和弧形檩条模板模型,加工制作弧形檩条、背楞、竖直面板和加腋面板;
龙骨组装:利用弧形檩条将多个背楞呈放射状连接在一起,构成模板的龙骨,所述龙骨的弧度适配转角墙;
装钉面板:将竖直面板和加腋面板装钉到所述龙骨上,完成组合模板的制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檩条和背楞的制作中,所述背楞上设置装钉弧形檩条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分设于所述背楞的上下两端,且对角设置;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接口同处于所述背楞的同一侧,所述加腋倒角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组装中,所述第一接口安装的所述弧形檩条的上端面与所述背楞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第三接口安装的所述弧形檩条构成模板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组装中,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安装的所述弧形檩条的侧面与所述背楞同侧的侧面平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组装中,所述竖直面板的上端与所述背楞的上端平齐,所述竖直面板的下端与所述加腋面板衔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背楞的中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楞间隔均匀,以所述竖直面板为基准,间距150-30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弧形檩条相互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檩条、所述背楞、所述竖直面板及所述加腋面板均为木制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角墙加腋倒角弧形组合模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面板及所述加腋面板选用软木板,所述弧形檩条和所述背楞选用胶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360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