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1482.1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明;李宁景;赵程;赵新宇;李召兵;胡福南;刘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02 | 分类号: | E01C19/02;E04C3/36;B28B21/58;B32B1/08;B32B5/02;B32B13/06;B32B13/14;B32B15/18;E01D101/00;E01D101/2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cc 混凝土 三明治 管状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ECC层、混凝土层和钢管层;钢管层的内侧为空腔或填充混凝土;在ECC层的内部设置增强网格;混凝土层通过浇筑的形式设置在钢管层的外侧,ECC层通过喷涂或浇筑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层的外侧。增强网格为纤维编织网、FRP网格和钢丝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还涉及两种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组合效应好,耐久性好,耐火性能好,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还涉及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管及钢管混凝土结构都存在容易腐蚀的问题。针对这一缺陷,有学者陆续提出了使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简称FRP)包裹于结构最外层,约束钢管,并作为耐久性保护层,或在其外侧包裹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叠合柱的形式。对前者而言,由于FRP的耐火性能差,在没有任何防火措施的情况下,FRP受热或受火时,其中的树脂基体会发生软化或分解,甚至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燃烧,并释放出黑烟和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使得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如在需要考虑耐火的建筑结构中);某些将FRP作为最外层起到约束及耐久性保护作用的组合构件,如FRP管-混凝土-钢管双壁空心柱(DSTC),FRP管-混凝土-钢管双管柱(DTCC),FRP管约束钢骨混凝土柱(FCSRC),FRP管约束混凝土柱(CFFT)等,亦有类似的耐高温(或耐火)能力的不足。后者(叠合柱)虽提升了结构的耐火性能和耐久性,然而,试验研究表明,外侧的混凝土与钢管及钢管内部混凝土的协同变形能力差,导致外侧混凝土容易先发生剥离,反而降低了叠合柱的极限承载力。
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是近几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之一,具有超强的裂缝控制能力(如将裂缝宽度控制在100μm以内)、抗弯韧性、抗疲劳性及耐久性。目前,ECC已经成功应用到世界各国的多个工程实践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材料中含有短切纤维,能够起到很好的桥联作用,不仅提供了超高的拉伸应变能力,还保证了材料的整体传力性能不被削弱。除此之外,研究还表明,ECC中的PVA纤维在火灾高温下逐渐熔融形成联通的空隙通道,有利于内部蒸汽水压力的释放,使材料不易发生爆裂,使结构保持其完整性。因此,ECC的使用能增强结构的安全性、耐高温性能及耐久性,降低结构的维护成本。此外,配制ECC所需要的材料中大量使用了工业废料,因此ECC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效应好的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ECC-混凝土-钢三明治管状结构,包括从外向内依次设置的ECC层、混凝土层和钢管层;钢管层的内侧为空腔或填充混凝土;在ECC层的内部设置增强网格;混凝土层通过浇筑的形式设置在钢管层的外侧,ECC层通过喷涂或浇筑的形式设置在混凝土层的外侧。其中,ECC层优选的厚度为5mm-100mm、混凝土层优选的厚度为20mm-200mm,钢管层优选的厚度为2mm-30mm。
作为一种优选,ECC层等厚度的包裹于混凝土层的外侧,或ECC层变厚度的包裹于混凝土层的外侧;混凝土层等厚度的填充在ECC层与钢管层之间,或混凝土层变厚度的填充在ECC层与钢管层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增强网格为纤维编织网、FRP(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网格和钢丝网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作为一种优选,钢管层中,钢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或正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1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