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0579.0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8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军 |
主分类号: | H02S10/40 | 分类号: | H02S10/40;H02S10/10;H02S10/12;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光热 一体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涉及到光电转化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推车和一体化发电设备总成,所述一体化发电设备总成固定连接在所述推车的顶部,所述推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T字环型滑槽,所述T字环型滑槽内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本发明中,可转动支撑杆对主光伏板的角度进行初步调整,然后转动旋环带动调节丝杆旋转,从而带动一侧的旋环抬升,从而带动主光伏板的一侧抬起,从而借助调节丝杆的自锁性完成对主光伏板角度的二次调整,从而获得最合适的光照角度,从而提高发电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转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装置在光伏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起来不仅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轻装置本身的负担,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可将光电光热一体化的设备。
现有的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在使用时,其发电量以及发电速度仍严重依赖太阳光的光照强度,所以设备工作时,设备自身的位置、设备与太阳光所成角度以及天气等因素对其发电能力有着重大影响,而现有的设备多为固定式结构,难以解决因光照角度或天气问题而引发的发电量不足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电光热一体化设备,包括推车和一体化发电设备总成,所述一体化发电设备总成固定连接在所述推车的顶部,所述推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T字环型滑槽,所述T字环型滑槽内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四个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四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T字环型滑槽内部,四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均安装有同一个光照角度面积调节部,所述推车的顶部安装有辅助发电部,所述辅助发电部与所述一体化发电设备总成相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支撑杆、光照角度面积调节部的设置,使得转动支撑杆对光照角度面积调节部的角度进行初步调整,再利用光照角度面积调节部对自身的角度与面积进行二次调整,以根据当前光照情况获得最好的光照效果,同时,通过辅助发电部的设置,使得该装置可对风力、暴雨的动能等进行利用,从而进行辅助发电,实现装置发电方式的多元化。
优选地,所述光照角度面积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支撑杆顶端的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伸缩端的侧部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上均转动套接有转动滑座,两个所述转动滑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同一个主光伏板,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C形顶杆,两个所述C形顶杆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托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螺纹筒,两个所述调节丝杆分别螺接在两个所述螺纹筒内部,两个所述调节丝杆的顶端均固定套接有旋环,所述主光伏板的两侧均安装有光照面积扩展单元。
进一步地,通过托板、伸缩杆、固定杆、转动滑座、主光伏板、C形顶杆、调节丝杆、旋环的设置,使得可首先转动支撑杆带动托板旋转,从而对主光伏板的角度进行初步调整,然后通过转动旋环带动调节丝杆旋转,从而带动一侧的旋环抬升,从而带动主光伏板的一侧抬起,从而借助调节丝杆的自锁性完成对主光伏板角度的二次调整,从而获得最合适的光照角度,从而提高发电速度,同时,伸缩杆的设置,不仅可辅助调节丝杆对主光伏板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可在必要时提高主光伏板的高度,使主光伏板的方位得到足够灵活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军,未经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0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CT的三维可视化缺陷检测方法
- 下一篇:特种超宽铝型材挤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