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网络运维检测的交换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9807.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5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明;林海;陈志威;史文;王琛;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1/10 | 分类号: | H04Q1/10;H04Q1/02;H04Q1/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周海燕 |
地址: | 215004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网络 检测 交换机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网络运维检测的交换机系统,属于交换机技术领域,包括机箱本体、电路板、散热器本体、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和电池,所述电路板、所述散热器本体和所述水冷机构皆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本体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散热器本体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部,所述水冷机构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的底部上,且所述水冷机构卡接在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下端上;本发明通过电动推杆的升降带动水盒的升降,水盒的升降可以控制导热针在水盒内的拔插和第一风扇的启停,从而实现两种散热模式的切换,保证冷却稳定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交换机散热系统的能耗,结构设计巧妙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换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网络运维检测的交换机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自动化发展规模也逐渐变大,这对于网络在运行方面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将自动化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满足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需求,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运维的重要设备,对其性能的研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网络交换机,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随着通信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推进,网络交换机市场呈稳步上升态势。它具有性价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和易于实现等特点。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交换机。
目前,交换机大多是使用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散热的,风冷具有能耗低的优势,但是其散热效果一般,水冷的散热效果比较好,但是水冷的能耗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交换机在散热时候,使用风冷导致散热效果差、使用水冷导致能耗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网络运维检测的交换机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网络运维检测的交换机系统,其包括机箱本体、电路板、散热器本体、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和电池,所述电路板、所述散热器本体和所述水冷机构皆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本体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散热器本体贴合在所述电路板的底部,所述水冷机构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的底部上,且所述水冷机构卡接在所述散热器本体的下端上,所述水冷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上,且所述风冷机构连通所述机箱本体的内外,所述电池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的底部上,所述风冷机构和所述水冷机构皆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散热板和导热针,所述散热板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散热板的顶面贴合所述电路板的底面,所述导热针为多根且固定设于所述散热板的底部,所述导热针插入所述水冷机构内;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对准所述导热针,所述第二风扇对准所述水冷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盒、水泵和冷排,所述水盒的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热针插入所述通孔内,且所述导热针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所述升降机构抵住所述水盒的底部,所述水泵和所述冷排固定设于所述机箱本体内的底部上,且所述水泵和所述冷排位于所述水盒的下方,所述水泵和所述冷排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所述水泵和所述冷排皆通过第二水管连通所述水盒的内部,所述冷排上设置有第三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风扇位于所述水盒的下方,所述第二风扇对准所述冷排和所述水泵。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盒为铝合金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水管为波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朗捷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