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9613.2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华;李宽良;万奕非;吴荣荣;姜龙;俞志龙;徐剑峰;马云;吴淳;周鑫;张明武;龚春松;刘丽平;俞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22 | 分类号: | E04F13/22;E04F13/24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21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衡 混凝土 板材 干挂式 设计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包括:龙骨架基层和若干个清水混凝土板材,龙骨架基层包括竖龙骨和横龙骨,清水混凝土板材背面设置有第一挂接件和两个第二挂接件,第一挂接件固定安装在清水混凝土板材底部,第一挂接件挂接在横龙骨上,龙骨架基层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挂接件的连接件,第二挂接件挂接在连接件上,第二挂接件和连接件的接触面为斜面。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板材的重力均匀的传递到钢骨架上,保证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板材表面的平整度,避免板材自身及龙骨架基层的变形导致整个面层的变形翘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水混凝土板材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装饰的设计过程中,工业风格、混凝土原色设计已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并大量应用到各种场所的墙面装饰上,如: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大型展厅、大型书店等。这种场所普遍存在一个较大的室内空间,这些空间为了装饰效果会采用原色混凝土装饰,因而会大量使用清水混凝土板材。
但是清水混凝土板材本身存在密度、强度较低的问题,容易损坏且施工工艺较复杂,导致普及度较低,同时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比较低的缘故,导致使用拉丝清水板的建筑表面在承受一定的弯矩与拉力时,容易发生断裂变形等情况。
清水混凝土板材大部分材料由水泥和纤维组成,直接在清水板上开槽会使板材变薄,会极大削弱承载能力影响板材长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采用干挂式安装。而清水混凝土板材的重量及脆性较大,其在挂接在基层骨架上时,如果受力不均衡容易导致板材自身及基层的变形,进而导致整个面层的变形翘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清水混凝土板材干挂式挂接在龙骨架基层上时,通过多个受力点使整个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板材的重力均匀的传递到钢骨架上,保证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板材表面的平整度,避免板材自身及龙骨架基层的变形导致整个面层的变形翘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受力均衡的混凝土板材干挂式设计安装结构,包括:龙骨架基层和若干个清水混凝土板材,龙骨架基层包括竖龙骨和横龙骨,竖龙骨固定安装在建筑基层上,横龙骨固定安装在竖龙骨上,清水混凝土板材背面设置有第一挂接件和两个第二挂接件,第一挂接件固定安装在清水混凝土板材底部,第一挂接件挂接在横龙骨上,两个第二挂接件对称布置在清水混凝土板材两侧,龙骨架基层上设置有位置对应第二挂接件的连接件,连接件固定安装在竖龙骨上,第二挂接件挂接在连接件上,第二挂接件和连接件的接触面为斜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挂接件包括第一挂接部和第一端板,第一挂接部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清水混凝土板材上,第一挂接部放置在横龙骨上,第一挂接部的厚度等于横龙骨的厚度,第一端板固定安装在第一挂接部的端部,第一端板垂直于第一挂接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一挂接部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第二挂接件包括沿直线依次布置的基座部、第二挂接部和第二端板,基座部固定安装在清水混凝土板材上,第二挂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抵在连接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基座部的厚度等于横龙骨的厚度,基座部通过沉头螺栓固定安装在清水混凝土板材背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三挂接部,第二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竖龙骨上,第三挂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匹配第一斜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瑞德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9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