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8002.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范冬冬;陈娟;马腾飞;刘赞群;瞿鑫明;王世杰;吴团华;张有为;孙迅;武仲全;师永志;李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16/04;C04B24/16;C04B24/04;C04B22/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韩燕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乳化 沥青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比配比制备而成:粗集料50‑70份、水泥20‑25份、改性乳化沥青5‑10份、胶结剂0‑5份、水5‑10份;其中,改性乳化沥青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比配比制备而成:沥青40‑60份,阴离子乳液20‑30份,橡胶胶粉20‑25份,抗剥落剂0‑5份。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低温储藏,制备得到的改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具有高混凝土强度、高温抗车辙性能和耐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家海绵型城市建设提上日程,透水混凝土材料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透水混凝土特有的骨架孔隙结构,使水泥浆体对骨料的黏结面积减少,骨料间的接触点减少,混凝土力学性能达不到要求,通过引入沥青替代水泥制备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可以解决透水水泥混凝土强度低的问题,但透水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和抗弯曲变形能力较差,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易产生开裂、路面磨损严重。使用改性乳化沥青替代基质沥青加入到透水混凝土中,改性乳化沥青中的剥落剂不仅增加了乳化沥青沥青与骨料间的粘附性提高强度而且全部制作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现场加热等特殊工序,可以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实现文明、环保施工非常有利。此外,利用橡胶胶粉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能够改善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防止路面出现沉降和车辙现象。
目前,针对透水沥青混凝土存在强度低、透水性差和高温抗车辙性能差等问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从乳化沥青改性入手,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寻求最优的解决之道。
CN105601947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沥青、水和复配乳化剂为主要组成成分的且适用于道路建设领域的乳化沥青,解决了现在乳化沥青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但没有提及沥青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塑性形变以及产生的路面沉降和车辙问题;
CN10839255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沥青,其主要成分为SBS改性基质沥青、改性橡胶、高粘剂和陶瓷纤维,该改性沥青具有粘结力强,由这种改性沥青拌制而成的透水沥青混凝土能够减少细集料的用量,提高道路透水性,但制作成本较高且改性沥青掺量较大;
CN108751833A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以集料、水泥、矿料、乳化沥青、减水剂和润湿剂为主要成分,通过加入减水剂和润湿剂来提高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并未提及乳化沥青的粘结作用。
以上发明主要专注于提高乳化沥青贮存稳定性、粘度以及提高透水沥青混凝土的透水性,而并未提及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也未有效解决高温沥青产生塑性形变而出现的路面沉降和车辙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解决高温下沥青产生塑性形变而出现的路面沉降和车辙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水乳化沥青混凝土,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比配比制备而成:粗集料50-70份、水泥20-25份、改性乳化沥青5-10份、胶结剂0-5份、水5-10份;
所述的改性乳化沥青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比配比制备而成:沥青40-60份,阴离子乳液20-30份,橡胶胶粉20-25份,抗剥落剂0-5份。
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和硫铝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粗集料为5-10mm石灰石、10-16mm石灰石、5-10mm玄武岩和10-20mm玄武岩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所述的胶结剂为粉煤灰和硅灰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所述的沥青选用石油沥青、天然沥青和改性沥青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
所述的阴离子乳液是由以下各组分按质量份比配比制备而成:阴离子乳化剂0.6-0.8份,稳定剂0.01-0.03份,pH调节剂5-8份,水991.17-994.39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80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