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7915.6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任猛;辛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97 | 分类号: | F24F8/97;F24F8/167;F24F8/108;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徐赣林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二手烟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壳体以及由壳体形成的内腔,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底端设置有底座;内腔分成上容腔以及与其连通的下容腔,上容腔与下容腔之间设置有结构件,结构件上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下容腔内部设有风扇,下容腔底部设有催化剂模块,上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下壳侧壁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催化剂模块与底座之间。本发明通过设置催化剂模块,实现空气中氧的催化氧化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快速氧化分解尼古丁、氨类等存在危害的气体,减少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烟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导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生殖发育不良等问题。其中,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比主动吸烟者更为严重,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
目前公共场所多采用家用或大型的空气净化器净化二手烟味。表面上空气净化器能够净化二手烟味,实际其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净化器多用于较大空间,需要运行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实现空气的净化,效率低,且实际运行中,大部分二手烟已被人体吸收;(2)净化器尺寸大,应用场景受限,无法随身携带。因此,开发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存在较大的必要性。
目前市面上净化器多采用活性炭、离子/臭氧技术、光催化等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活性炭寿命短,臭氧对人体有伤害,光催化对于光线要求高,效率偏低等。前期研究发现,采用铜、锰、铁等金属氧化物制成的催化剂模块能够催化氧气产生氧自由基,可氧化分解烟味,且其具有大比表面,催化活性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催化剂模块,实现空气中氧的催化氧化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快速氧化分解尼古丁、氨类等存在危害的气体,减少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便携式二手烟净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由壳体形成的内腔,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下壳底端设置有底座;内腔分成上容腔以及与其连通的下容腔,上容腔与下容腔之间设置有结构件,结构件上设有可拆卸的过滤网;下容腔内部设有风扇,下容腔底部设有催化剂模块,上壳顶部开设有进风口,下壳侧壁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位于催化剂模块与底座之间。
进一步地,结构件表面开设有通风孔,以保证装置的通风效果,通风孔面积不小于结构件表面积的2/3。
进一步地,催化剂模块为蜂窝状,蜂窝孔面积不小于催化剂横截面面积的2/3。
进一步地,催化剂模块的四周包裹有EVA海绵,用于增加催化剂模块的密封性,防止风从催化剂模块的四周散出导致除烟效果差。
进一步地,催化剂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和活性炭,金属氧化物与活性炭按照比例1:(1-1.2)制备。
进一步地,金属氧化物包括锰、铜、铁、铈,铜、锰、铈、铁比例为1:1:0.85:2。
进一步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电池,壳体内侧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用于控制风扇开启,控制面板与电池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外侧壁设置有按钮,按钮一端与控制面板连接。
进一步地,过滤网的孔径为30-50μm。
进一步地,风扇转速为3000r/min-4000r/min。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催化剂模块,实现空气中氧的催化氧化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快速氧化分解尼古丁、氨类等存在危害的气体,减少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