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7541.8 | 申请日: | 2021-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7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甘艾鑫;代超;叶翔;彭军;邓良德;齐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20;C02F11/10;C10B53/00;C10B5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谢岳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冷冻脱水装置、热裂解装置和余热制冷装置,冷冻脱水装置用于污泥的脱水;热裂解装置用于污泥的热裂解,并产生热解气和热解渣;余热制冷装置设置于冷冻脱水机构与热裂解装置之间,用于利用热解气的余热、热解渣的余热、热解渣的燃烧烟气的余热、热解渣的燃烧渣的余热中一种进行冷气的制作。污泥在热裂解过程中,污泥产生热解气和热解渣,余热制冷装置利用热解渣的余热、热解气的余热、热解渣的燃烧烟气的余热或热解渣的燃烧渣的余热,从而制作出相应量的冷气,该冷气可用于污泥的冷冻,从而实现污泥的冷冻脱水;可见,通过热交换,实现了热量的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中,各种污泥随处可见,且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
相关技术中,污泥处理过程中,污泥需要进行初步烘干,烘干后的污泥输送至热裂解器进行裂解,从而进行污泥的处理。常见的,污泥烘干过程中,用户利用冷冻脱水的方法,从而较佳地对污泥进行脱水。然而,污泥冷冻过程中,一般通过以电制冷的方式,进行污泥的冷冻,由此,消耗的大量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泥处理系统,能够较佳地除去污泥中的水分子,并且电能得到节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
冷冻脱水装置,用于所述污泥的脱水;
热裂解装置,用于所述污泥的热裂解,并产生热解气和热解渣;
余热制冷装置,所述余热制冷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冷却组件、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热交换器利用余热进行制冷剂的加热,以使制冷剂变成气态,并脱离吸收剂;所述冷却组件限定有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通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用于制冷剂的冷却,以使制冷剂变成液态;蒸发器限定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蒸发通道,所述蒸发通道供制冷剂的通过,以使制冷剂由液态变成气态,且所述蒸发器用于对气体进行冷却;吸收器限定有连接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蒸发通道之间的回收通道,所述回收通道中的吸收剂能够吸收气态的制冷剂,并使制冷剂沿所述回收通道输送至所述热交换器;
其中,所述热交换器能够通过所述热解气的余热、所述热解渣的余热、所述热解渣的燃烧烟气的余热、所述热解渣的燃烧渣的余热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制冷剂的加热,以使制冷剂转换为气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泥处理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余热制冷装置的设置,污泥在热裂解过程中,污泥产生热解气和热解渣,余热制冷装置利用热解渣的余热、热解气的余热、热解渣的燃烧烟气的余热或热解渣的燃烧渣的余热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制作出相应量的冷气,该冷气可用于污泥的冷冻,从而实现污泥的冷冻脱水,进而避免了电能的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能够供所述热解气和/或所述燃烧烟气通过,以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能够对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加热;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接所述回收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之间,以供制冷剂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具有换热室、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室用于所述热解渣和/或所述燃烧渣的容纳,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室相连通,用于供所述热解渣的冲洗水和/或所述燃烧渣的冲洗水的通过,以使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能够对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加热;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接所述回收通道与所述冷却通道之间,以供制冷剂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制冷剂分为高温制冷剂与低温制冷剂,所述冷却通道分为:水冷却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相通,以使所述高温制冷剂转换为液态,并使所述低温制冷剂仍保持为气态;冷凝通道,连接于所述水冷却通道与所述蒸发器之间,以使所述低温制冷剂转换为液态;降温通道,连接于所述水冷却通道与所述吸收器之间,以使所述高温制冷剂转换为气态,从而能够对所述冷凝通道的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7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自动驾驶寻人脱困小艇
- 下一篇:一种轻质抗紫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