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xene/PVDF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62538.7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兰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康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03 | 分类号: | H01M50/40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海霞 |
地址: | 36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xene pvdf 电池 隔膜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xene/PVDF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刻蚀液刻蚀Ti3AlC2,然后加入0.2~0.5mol/L的CTAB,放置在‑60~‑48℃冷冻,之后加入去离子水静置,取下层液体冷冻干燥,得Mxene,加入到蒸馏水中,然后加入九水合硝酸铁、多巴胺和氨基酸,搅拌溶解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热至150~180℃反应2~4h,冷却,过滤,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于200~300℃烧培2~3h,冷却,备用;将步骤S3中得到的产物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聚偏氟乙烯并开始升温至50~60℃磁力搅拌3~6h后,将其倒入带槽玻璃板中,进行刮涂使膜的厚度保持在1~3mm,最后在烘箱中70~80℃真空干燥3~5h后得到所述隔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硫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xene/PVDF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硫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单质硫为正极材料的锂-硫二次电池,其材料理论比容量达到1672mAh·g-1,电池理论比能量达到2600Wh/kg,目前锂-硫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已达到390Wh/kg,远高于其他LiFeO4、LiMn2O4等商业化的电极材料。
隔膜是锂-硫电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分离正极和负极,以避免电池内部短路,同时有助于自由锂离子在两电极之间传输。锂-硫电池隔膜通常为聚丙烯/聚乙烯(PP/PE)等非极性薄膜。但是锂-硫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单质硫被还原为S-2的过程中会有多个中间态生成,其中Li2Sn(4≤n≤8)易溶于有机电解液,通过隔膜从硫正极穿梭到锂负极,在锂负极上形成绝缘层,降低锂负极与隔膜的接触,使锂离子的传输通道受阻,造成锂-硫电池循环性差、库仑效率低、自放电率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锂-硫电池中Li2Sn(4≤n≤8)溶于电解液,隔膜无法阻挡其从硫正极穿梭到锂负极,进而造成锂-硫电池循环性差、库仑效率低、自放电率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xene/PVDF锂-硫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LiF加入到含有氯盐的盐酸溶液中,搅拌均匀得到刻蚀液,将Ti3AlC2前驱体粉碎过100~150目筛后加入到刻蚀液中,然后在温度为61~64℃下以转速 500~550r/min的条件反应3~6h,备用。
S2:向步骤S1中加入0.2~0.5mol/L的CTAB持续搅拌30~60min,然后放置在-60~-48℃的条件下迅速冷冻0.5~2h,然后取出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待内部温度升至1~3℃时,超声处理20~30min,如此进行冷冻-超声循环操作4~6次,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开始静置等待分层,取下层液体冷冻干燥,得到Mxene材料,备用。
S3:将步骤S2中的Mxene材料产物加入到蒸馏水中,超声搅拌使其充分分散,然后加入九水合硝酸铁、多巴胺和氨基酸,搅拌溶解后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加热至150~180℃反应2~4h,冷却,过滤,然后放置在管式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于200~300℃烧培2~3h,冷却,备用。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产物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搅拌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聚偏氟乙烯并开始升温至50~60℃磁力搅拌3~6h后,将其倒入带槽玻璃板中,进行刮涂使膜的厚度保持在1~3mm,最后在烘箱中70~80℃真空干燥3~5h后得到所述隔膜。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所述的LiF、盐酸溶液和Ti3AlC2的质量体积比为 (1.88~2.69)g:(20~40)mL:(1.69~2.85)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康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康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