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及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1186.3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3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亮;李熊;陆春光;肖涛;葛玉磊;李亦龙;李宏硕;臧人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1R31/00;G01R19/00;G01R15/16;G01R15/2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许守金;张建青 |
地址: | 311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拓扑 识别 信号 发送 电路 方法 | ||
1.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信号隔离加速模块、特征信号投切模块、高压启动模块;
所述信号隔离加速模块,用于将PWM驱动信号输出至特征信号投切模块,其设有隔直电容、MOS管、图腾柱模块;
所述隔直电容,用于耦合PWM驱动信号,并将耦合后得到的PWM波,作用于MOS管的栅极;
所述MOS管跟随PWM波的高低变换,不断的导通关断使源极上的光耦产生趋于输入信号相同的信号,并传输到图腾柱模块;
所述图腾柱模块,用于将光耦次级输出的信号进行加速;
所述特征信号投切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经过加速的信号转换为特征电流信号发送到电力网络,并形成高压直流驱动高压启动模块;其设有投切MOS管;
所述投切MOS管根据栅极电压变化的规律,将固定的负载投切到电力线网络上来产生用于拓扑识别的特征电流信号;
高压启动模块,用于将高压直流驱动转化为低压直流驱动提供给信号隔离加速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隔离加速模块还包括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二极管VD6、二极管VD7、二极管VD8、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
所述三极管VT2,用于实现电路的快速通断,其栅极与隔直电容C2耦合连接;
所述电阻R16,用于给MOS管的栅极一个低电平的初始状态,以保证不会误导通;
所述电阻R17,用于限流,保证光耦的驱动能力;
所述二极管VD6,用于将负电平限制在-0.2V以防止有过高的负压对模块造成损坏;
所述二极管VD8和电阻R20,用于增加电荷泄放速度添加的泄放回路;
所述电阻R22,用于给MOS管的栅极一个低电平的初始状态,保证不会误导通;
所述二极管VD7,用于对栅极电压进行钳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
当PWM波输入时,隔直电容C2将直流分量去除,留下高低电平切换的驱动逻辑,MOS管会根据逻辑进行开关状态切换使得光耦01在开关状态切换;
当PWM停止输出时,隔直电容C2上的电荷通过电阻R6泄放,回归初始状态;
当光耦导通时,三极管VT3导通,三极管VT4关断,A点电平为高,经过电阻R21后三极管VT2导通,使负载投切到电力网络,产生电流;
当光耦关断时,三极管VT4导通,三极管VT3关断,三极管VT2寄生电容Cgs上的电荷通过电阻R21、电阻R20、二极管VD8、三极管VT4进行泄放,加速电压下降速度,使三极管VT2能够快速关断,负载从电力网络中去除,不再产生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征信号投切模块直接与强电线路相接,其包括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V1、电阻RV2;
所述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用于对电流进行全桥整流;
所述电阻RV1与电阻RV2为压敏元器件,用于过压防护;
所述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用作负载电阻,其决定了特征电流信号的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台区拓扑识别的信号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
通过二极管VD2、二极管VD3、二极管VD4、二极管VD5的全桥整流后,经过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后在稳压前电压输入端VIN网络形成一个半波型的高压直流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11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