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促进剂和共生促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8514.4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1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聪;阿部圆佳;武田直也;赤松明;新保佐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63/30 | 分类号: | A01N63/30;A01N37/44;A01P21/00;A01G18/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鲁雯雯;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根 真菌 共生 促进剂 促进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促进剂和共生促进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能力。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或胱硫醚作用于丛枝菌根真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作用于与植物的根共生的丛枝菌根真菌而提高共生能力的共生促进剂和共生促进方法、以及植物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丛枝菌根真菌是与植物的根共生的菌类,其共生于陆地植物的约80%中。根据结构上的特征,丛枝菌根真菌有时也被称为VA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Mycorrhiza,泡囊丛枝菌根)。丛枝菌根真菌由属于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约150种特殊菌类形成。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根共生时,发挥促进磷等营养性成分的吸收、提高耐病性、促进水分吸收这样的功能,其结果是,对共生的植物显示出生长促进效果。因此,丛枝菌根真菌被期待作为微生物肥料进行农业利用。
关于丛枝菌根真菌,如非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通过脱落酸与PP2A(蛋白磷酸酶2A)形成复合物而促进菌丝丛枝的形成。即,如非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那样,暗示了:通过使脱落酸作用于植物,能够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
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以作为植物的生长抑制剂使用的量或比此更少的量进行施用而对植物促进菌根真菌的共生的方法。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作用于植物而抑制作为植物激素之一的赤霉素的合成,由此能够促进菌根真菌的共生。
需要说明的是,丛枝菌根真菌具有无法在一般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若不与植物共生则无法生长的性质。但是,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那样,已知可以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肉豆蔻酸、棕榈酸等脂肪酸而对丛枝菌根真菌进行培养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Plant Physiology,December 2014,Vol.166,pp.2077-2090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38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1709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非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作用于植物而能够促进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但是并未公开作用于丛枝菌根真菌的技术。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脂肪酸作用于丛枝菌根真菌,但并不是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能力的技术。
因此,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作用于丛枝菌根真菌而能够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能力的共生促进剂和共生促进方法以及植物的栽培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氧化型谷胱甘肽或胱硫醚作用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大幅提高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能力,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包含下述内容。
(1)一种针对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促进剂,其以氧化型谷胱甘肽和/或胱硫醚作为有效成分。
(2)一种共生促进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氧化型谷胱甘肽和/或胱硫醚与丛枝菌根真菌接触。
(3)一种微生物接种剂,其包含上述(1)的共生促进剂和丛枝菌根真菌。
(4)一种植物的栽培方法,其中,使被氧化型谷胱甘肽和/或胱硫醚作用后的丛枝菌根真菌与作为栽培对象的植物的根共生。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关西学院,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学校法人关西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多链路无线传输机会程序
- 下一篇:近场无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