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心肌病的辅助诊断设备、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8329.5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庄盛盛;田庄;张抒扬;任淼;赵心悦;郑坤玉;滕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346 | 分类号: | A61B5/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刘雪稳 |
地址: | 10073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肌 辅助 诊断 设备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心肌病的辅助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目标患者对应的第一心电相关形体数据、第一心电相关生物学常数和第一实际目的电压值;其中,所述第一心电相关形体数据包括目标患者对应的第一胸廓形体数据、第一心室形体数据和第一心脏胸廓位置关系数据,所述第一心电相关生物学常数具体包括身体组织电导率、左右肺组织电导率和心肌去极化强度;
利用所述第一心电相关形体数据,对预设的标准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变换,获得目标患者对应的目标表面网格模型,所述目标表面网格模型体现目标患者的形体因素但是不体现目标患者的心肌病的病理因素;其中,所述标准表面网格模型包括第二胸廓表面网格模型、第二心室表面网格模型和第二肺表面网格模型;所述目标表面网格模型包括第一胸廓表面网格模型、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和第一肺表面网格模型;
获取目标患者对应的第一心肌去极化顺序,并根据所述第一心肌去极化顺序、所述第一心电相关生物学常数和所述目标表面网格模型,获得所述目标表面网格模型的第一体表电势;
根据所述第一体表电势获得第一模拟目的电压值;和
利用所述第一模拟目的电压值和所述第一实际目的电压值,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心肌病诊断结果,所述诊断结果反映所述目标患者是否患有心肌病;
所述利用所述第一心电相关形体数据,对预设的标准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变换,获得目标患者对应的目标表面网格模型时,具体用于:
获取第二胸廓形体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胸廓形体数据与所述第二胸廓形体数据的第一比例关系,利用所述第一比例关系对所述第二胸廓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变换,获得第一胸廓表面网格模型;
获取第二心室形体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心室形体数据与所述第二心室形体数据的第二比例关系,利用所述第二比例关系对所述第二心室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变换,获得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心脏胸廓位置关系数据,对所述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平移变换;和
对所述第二肺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平移和/或缩放变换,得到第一肺表面网格模型,所述第一肺表面网格模型与所述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无重叠部分,所述目标表面网格模型包括所述第一胸廓表面网格模型、所述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和所述第一肺表面网格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肌病的辅助诊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心室形体数据包括第一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第一室间隔厚度和第一左室壁厚度;所述第二心室表面网格模型包括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基础模型和多个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多个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是通过对所述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基础模型的室间隔厚度或左室壁厚度进行变换得到的,其中,不同的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之间只有室间隔厚度不同和/或左室壁厚度不同,其他部分相同;所述第二心室形体数据与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基础模型相对应,包括第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第二室间隔厚度和第二左室壁厚度;
所述处理器获取第二心室形体数据,并获取所述第一心室形体数据与所述第二心室形体数据的第二比例关系,利用所述第二比例关系对所述第二心室表面网格模型进行变换,获得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时,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第一室间隔厚度和第一左室壁厚度并进行加和,获得第一加和值;
获取第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第二室间隔厚度和第二左室壁厚度并进行加和,获得第二加和值;
利用所述第一加和值和所述第二加和值,获得变换系数,其中所述变换系数等于所述第二加和值和所述第一加和值的比值;
利用所述变换系数、所述第一室间隔厚度、所述第一左室壁厚度、所述第二室间隔厚度、所述第二左室壁厚度、多个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壁厚度,获得每个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的权重;
利用所述权重对多个第二心室表面网格子模型进行线性组合,获得心室表面网格过渡模型;和
根据所述变换系数对所述心室表面网格过渡模型进行变换,获得所述第一心室表面网格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83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