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7793.2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尹显棕;陈艳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底市东顺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5/10 | 分类号: | C02F5/10;C02F5/14;C23F11/14;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迟爽 |
地址: | 41700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行业 循环 冷却水 低磷缓蚀剂 配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由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水解聚马来酸酐、铜缓蚀剂、去离子水、环麦芽七糖、锌盐组成,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5‑7%、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20‑25%、水解聚马来酸酐30‑40%、铜缓蚀剂2‑4%、环麦芽七糖8‑10%、锌盐7‑13%、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的应用增加了缓蚀和阻垢性能;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由丙烯酸及其酯类的多元共聚物组成,能有效地抑制CaCO3的形成和沉积;本发明有助于保证钢铁生产的安全,稳定和满负荷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磷缓蚀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
背景技术
我国冶金行业炼铁高炉“减少检修期.降低休风率,取消中修,延长一代炉龄在10年以上”是目前工作的重要目标,可以节省大量检修费用,减少停炉时间,增加铁水产量,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完成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高炉净循环冷却水的管理和使用性能优良的水质稳定药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由于部分水冷设备传热面热负荷高,壁温高,使得局部水温过高;其次部分水冷设备几何形状不规则,出现涡流死角,这也是局部水温过高的重要原因;再者,水中暂时硬度约在60℃时即行分解,以CaCO3形式沉积于传热面上,另外悬浮物、氧化铁也易沉积在传热面上,水垢和沉积物使水冷设备的传热效率下降;在热负荷相对较小水温较低的冷却部位易产生腐蚀。
为了提高对水中碳酸钙的阻垢率,提高缓蚀效率,保证钢铁生产的安全,稳定和满负荷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提高对水中碳酸钙的阻垢率,提高缓蚀效率,保证钢铁生产的安全,稳定和满负荷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铁行业循环冷却水的低磷缓蚀剂配方,由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水解聚马来酸酐、铜缓蚀剂、去离子水、环麦芽七糖、锌盐组成,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5-7%、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20-25%、水解聚马来酸酐30-40%、铜缓蚀剂2-4%、环麦芽七糖8-10%、锌盐7-13%、余量为去离子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铜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骈三唑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锌盐为七水硫酸锌、氯化锌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低磷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材料准备: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水解聚马来酸酐、铜缓蚀剂、去离子水、环麦芽七糖、锌盐;
步骤二:将环麦芽七糖、锌盐、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加热处理;
步骤三: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水解聚马来酸酐、铜缓蚀剂投入步骤二中的反应釜内,搅拌均匀后加热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二中,环麦芽七糖、锌盐、去离子水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后在90-130℃下加热处理0.8-1.2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甘氨酸二亚甲基膦酸、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水解聚马来酸酐、铜缓蚀剂投入步骤二中的反应釜内,搅拌均匀后在100-140℃下加热处理0.6-0.8h。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制备的低磷缓蚀剂应用于水质浓缩2.5-3.0倍,每升循环冷却水中加入20-40毫克低磷缓蚀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底市东顺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娄底市东顺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7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