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6809.8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5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浙泊;林建宇;潘凌锋;叶雪旺;陈镇元;陈一信;余建安;陈龙威;吴荻苇;颜文俊;林斌;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23/67 | 分类号: | H04N23/67;H04N23/62;H04N23/63;G01B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董世博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动 对焦 功能 尺寸 测量仪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1.1)初始化步骤、1.2)对焦判断步骤、1.3)对焦界面信息处理步骤;本发明提供了容易操作、提示简洁、高效反应的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尺寸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需要使用尺寸测量仪对产品的尺寸进行测量操作。
传统的尺寸测量仪,难以很好的在保证自动化程度的前提下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容易出现由于测量误差过大而导致的不合格产品占有比例过大,增加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因此图像尺寸测量仪成为一种趋势,其常用于测量二维尺寸。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精密产业中。目前主要用于在卡尺、角度尺很难测量到或根本测量不到的但在装配中起着重要的零部件尺寸、角度等,如硅胶、电路板的爬电距离、电器间隙、控制面板的灯孔、塑料件的某些尺寸等等,还可用于对某些零部件的图片进行拍摄用于分析不良原因。
但是现有的图像尺寸测量仪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目前难以做到全自动化检测,检测的过程五花八门没有一定的标准,使得最终检测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使得工作效率不高,对于高精度产品的检测,反而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难以有效的帮助工作人员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进行自动对焦比对上,目前并没有相应的系统提示,且全自动化设备的整体结构十分复杂,并且造价高昂。再具体的清晰度上,尤其是在尺寸测量领域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即可,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容易操作、提示简洁、高效反应的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自动对焦功能的尺寸测量仪系统,自动对焦模块是对本系统中相机采集的实时图像连续进行清晰度测量;通过清晰度,提示用户是否清晰,若不清晰,则让用户去调节相机高度,直到图像清晰;具体步骤如下:
1.1)初始化步骤:启动测量仪,打开操作软件后,进入开机初始化界面,根据数据库读取的数据在界面中进行显示,并判断本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设备正常后进入相应功能;
1.2)对焦判断步骤:判断是否点击“开始对焦”按钮,若是,则判断实时显示图上是否已进行对焦区域编辑,若已编辑,则将编辑矩形框的左上角X坐标和Y坐标、长度、宽度、实时图像和边缘检测阈值传给算法,执行区域清晰度计算流程;根据区域清晰度计算流程得到该区域的清晰度评价值,在界面上实时显示;
根据对焦标准比例值和对焦下限比例值进行显示,若实时获取的清晰度评价值大于对焦标准比例值,则进度条显示比例值,颜色显示绿色,表示当前区域清晰度良好,不需调节相机高度;若清晰度评价值小于对焦标准比例值大于对焦下限比例值,则进度条显示黄色,表示当前区域清晰度不太好,可进行微调相机高度;若清晰度评价值小于对焦下限比例值,则进度条显示红色,表示当前区域清晰度很差,必须进行相机高度调节进而调整图像清晰度,否则无法进行精确尺寸测量;
区域清晰度计算流程执行过程,将实时判断停止清晰度计算流程标志位是否置位,若是,则停止该流程执行,返回判断用户操作;
1.3)对焦界面信息处理步骤:判断用户是否在实时图显示上框选对焦区域,若是,则保存框选区域的左上角坐标和框选区域的长宽;判断用户是否点击“获取高度”按钮,若是,则通过控制高度传感器获取相机高度信息,再根据相机高度信息查表获取相机校准参数,作为实时尺寸测量的参数使用;判断用户是否点击“返回测量”按钮,若是,则关闭辅助对焦界面,返回实时测量界面。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