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画面显示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投影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4942.X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0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世***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 画面 显示 区域 确定 方法 装置 投影仪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影画面显示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投影仪。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投影仪的最大投影显示区域;确定障碍物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区域,以及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对应的光学缩放参考点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位置,其中,光学缩放参考点是预先设定的用于对投影仪的投影画面进行变焦处理的参考点;依据障碍物的区域和光学缩放参考点的位置确定投影仪的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其中,目标显示区域为避开障碍物的前提下,投影画面的显示区域。本申请解决了传统的梯形校正技术,在侧投显示、避障显示等使用场景实现投影画面方正的过程中,带来分辨率损失和加重投影灰边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投影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投影画面显示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投影仪。
背景技术
在投影仪实际投影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在各个投射角度和距离情况下用户观影画面保持矩形,需要调整投影画面的显示区域,这个过程称为梯形校正。梯形校正,会存在分辨率损失以及灰边效果,校正比例越大,分辨率损失及灰边效果越明显。
针对传统的梯形校正技术,在侧投显示、避障显示等使用场景实现投影画面方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分辨率损失和加重投影灰边等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画面显示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投影仪,以至少解决传统的梯形校正技术,在侧投显示、避障显示等使用场景实现投影画面方正的过程中,带来分辨率损失和加重投影灰边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投影画面显示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投影仪的最大投影显示区域;确定障碍物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区域,以及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对应的光学缩放参考点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位置,其中,光学缩放参考点是预先设定的用于对投影仪的投影画面进行变焦处理的参考点;依据障碍物的区域和光学缩放参考点的位置确定投影仪的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其中,目标显示区域为避开障碍物的前提下,投影画面的显示区域。
可选地,依据障碍物的区域和光学缩放参考点的位置确定投影仪的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包括:在障碍物的区域靠近光学缩放参考点的位置的边缘侧确定障碍物对应的直线,其中,直线与最大投影显示区域距离障碍物最近的边平行;确定直线与对焦线的交点,其中,对焦线为光学缩放参考点与最大投影显示区域的四个角点的连线;依据直线与对焦线的交点确定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
可选地,障碍物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其中,每个障碍物对应一条直线。
可选地,依据直线与对焦线的交点确定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包括:确定交点与光学缩放参考点的距离和交点所在的对焦线的长度的比值;从比值中选取最小比值;确定最大投影显示区域按照最小比值进行缩放后的显示区域;在缩放后的显示区域中确定目标显示区域。
可选地,在缩放后的显示区域中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包括:按照如下方式确定缩放后的显示区域的最大内接矩形:选取面积最大的内接矩形或者在预设长宽比例下选取面积最大的内接矩形;将最大内接矩形作为目标显示区域。
可选地,从比值中选取最小比值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关系确定对投影画面进行光学变焦处理时的光学变焦位置:b=(r-c)/k,其中,r为最小比值,k,c为曲线参数。
可选地,依据障碍物的区域和光学缩放参考点的位置确定投影仪的投影画面的目标显示区域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依据光学变焦位置驱动变焦控制机构投影目标显示区域。
可选地,确定障碍物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区域,以及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对应的光学缩放参考点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位置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投影仪的最小投影显示区域;判断障碍物的投影是否位于最小投影显示区域内;如果障碍物的投影位于最小投影显示区域内,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内确定目标显示区域;如果障碍物的投影位于最小投影显示区域外,执行确定障碍物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区域,以及投影仪的投影镜头对应的光学缩放参考点在最大投影显示区域中的位置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