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4830.4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华;李思琪;曾芬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联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N3/303;G01N3/34;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工具 零部件 检测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中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旋转装置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拉动板,所述转动板上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组固定装置,所述底座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位于基座的右方,所述支撑装置内通过转轴活动穿插连接有检测装置,本发明的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整个装置的检测效率高,且对零部件的固定效果好,便于对零部件的快速上下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60年代,随着电池制造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镍镉电池作电源的无电源线的电池式电动工具,但当时因价格昂贵,发展较慢,到70年代中后期,因电池价格降低,充电时间也缩短,这种电动工具在欧美、日本得到广泛使用,电动工具最初用铸铁作外壳,后改用铝合金作外壳,60年代,热塑性工程塑料在电动工具上获得应用,并实现了电动工具的双重绝缘,保障了电动工具的使用安全性,在电动工具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动工具零部件进行检测,1、现有的零部件检测平台不能快速上料,从而影响了零部件的检测效率,2、现有的零部件检测平台对零部件的检测质量不高,从而影响零部件的检测,3、现有的零部件检测平台部门对零部件进行稳固夹紧,从而影响零部件进行检测,故此,我们提出一种新的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工具零部件检测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中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转动板,所述旋转装置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拉动板,所述转动板上端等距离固定连接有三组固定装置,所述底座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位于基座的右方,所述支撑装置内通过转轴活动穿插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底座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前端上部固定穿插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控制器前端下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控制键。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中部开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下槽壁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端中部开有凹槽,所述固定块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块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杆与连接块固定穿插连接在一起,所述垫块套接在凹槽内。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定定位块,所述底板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部滑动连接有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带动板,所述夹紧机构下端与底板紧贴在一起,所述底板与转动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前端左部与前端右部均开有活动槽,且两组活动槽内均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杆,两组所述活动杆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杆后部外表面均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杆前端均与定位块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位于两组活动槽内,所述活动块与滑杆活动穿插连接在一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外表面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转动轮的一端套接有带动轮,所述带动轮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前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部外表面固定穿插连接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上部通过转轴活动穿插连接有活动轮,所述电机与基座固定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联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联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48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