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3576.6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郜峰利;刘浩;宿刚;乔君丰;齐文斌;徐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联 电缆 生产线 光电 悬垂 系统 | ||
1.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射器组(1)、光学透镜(2)、氧化铝材质管路(3)、交联聚乙烯电缆(4)、线阵光电二极管(5)、数控模拟开关阵列(6)、电源电压转换电路(7)、电压放大电路(8)、比较器电路(9)、MCU(10)、驱动器(11)及下牵引(12);所述激光发射器组(1)发射脉冲点光源,经过光学透镜(2)后光线被调整为平行光,垂直经过氧化铝材质管路(3),当交联聚乙烯电缆(4)在氧化铝材质管路(3)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光线会被遮挡,线阵光电二极管(5)将有一部分接收不到光信号,以氧化铝材质管路(3)截面中轴线为边界,将线阵光电二极管(5)所产生的信号水平垂直方向两两分组,得到四组电流信号,水平方向为一组与二组,垂直方向记录为三组四组,这四组电流信号在MCU(10)的调控下依次经过数控模拟开关阵列(6)、电源电压转换电路(7)、电压放大电路(8)及比较器电路(9),转换为记录光电二极管开关的数字信号,存入MCU(10)寄存器中,利用MCU(10)对这些信号经过计算分析得到转速增量信号,计算得到的转速增量信号作为下牵引(12)的转速增量通过RS-232通讯协议传递给驱动器(11),驱动器(11)再经过profibus通讯,将转速传递至下牵引(12),以此实现交联聚乙烯电缆(4)保持在氧化铝材质管路(3)的中心前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组(1)由四个脉冲激光发射器(13)组成,两两一组,分别位于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垂直于管壁放置,由激光发射器所发射的脉冲点光源光信号,经过光学透镜(2)后被调整为平行光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2)由四个透镜组成,分别放置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平行于氧化铝材质管路(3)位置,将点光源转换为平行光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阵光电二极管(5),由多个光电二极管并行等间距排列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材质管路(3)为透明三氧化二铝材质,主晶相属于立方晶系,透光率95%,抗弯强度280MP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聚乙烯电缆(4),是一种以聚乙烯为绝缘层主要材料的立体网状结构高压电缆,采用三层共挤悬链法生产方法,即使用三台挤出机同时挤出XLPE电缆的绝缘材料,经由封闭机加热包裹成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交联电缆生产线的光电悬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CU(10)对存入MCU(10)寄存器中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具体如下:将水平方向线阵光电二极管(5)及垂直方向线阵光电二极管(5)所接收到的信号以管路界面中轴线分别分成两组,依次经过电源电压转换电路、电压放大电路及比较器电路后得到四组信号,为光电二极管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的电压信号,记为:
{V11、V12…V1n},{V21、V22…V2n},{V31、V32…V3n},{V41、V42…V4n};
将四组信号分别求和,得到信号求和信号记为:
再将得到的求和信号进行运算:
在理想状态下,交联聚乙烯电缆(4)处于管路中心,运算得到的V1、V2为零,在交联聚乙烯电缆(4)在管路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时,V1、V2不再为零,将两个信号取绝对值并相加,得到信号:
V∑=|V1|+|V2|
再对得到的信号进行比例调节:
Signalout=K*V∑;其中,K为比例系数,取值范围为0到10V;
将得到的信号Signalout作为下牵引转速的增量通过RS-232协议传递给驱动器,由驱动器对下牵引转速进行控制交联聚乙烯电缆(4)前行的速度,以此保持交联聚乙烯电缆(4)位置处于管路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35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