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915.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肖青;王志;李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何龙其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液态透镜组件、成像组件和识别组件,液态透镜组件包括导电的第一液体和绝缘的第二液体,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层设置且具有交界面,根据电压调节交界面的曲率以此调节焦距,使得指纹识别模组成为一种可变焦摄像模组,通过变焦,不仅能够增大镜头景深,提取手指侧面的指纹图像,而且还能通过多次变焦获得更为清晰的指纹图像,从而提高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在内的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屏下指纹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屏下指纹识别模组(又称为屏下光学指纹镜头)的工作原理为:当手指按在指纹采集区域后,内部的光源将光线照射到手指上,经过手指反射后汇集到图像传感器上,以此获得指纹的图像,然后从指纹的图像中提取指纹的特征点,并根据特征点进行身份识别。
现有的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由于尺寸的限制,镜头景深较短,一般只有2mm~3mm,能清晰拍摄的范围有限,不利于提取手指侧面的指纹图像,导致提取到的指纹特征点较少,容易造成指纹识别失败。尤其地,对于贴膜的触控屏,指纹识别的准确度更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可以改善现有屏下指纹识别模组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纹识别模组,包括成像组件、液态透镜组件和识别组件,液态透镜组件包括导电的第一液体和绝缘的第二液体,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分层设置且具有交界面,液态透镜组件用于根据施加至其上的电压调节交界面的曲率;成像组件用于对透过液态透镜组件的光线生成指纹图像;识别组件用于接收指纹图像并根据指纹图像进行指纹识别。
可选地,液态透镜组件包括第一透光板、中间件、第二透光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绝缘层;中间件设有内腔,第一透光板和第二透光板分别设于中间件的两侧,并覆盖内腔以形成密封腔,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填充于密封腔内;第一电极与第一液体接触;第二电极设于内腔的腔壁上,绝缘层覆盖于第二电极上且位于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之间。
可选地,第一电极设于第一透光板上,或者设于内腔的腔壁上。
可选地,绝缘层上设有防反射层,用于阻止传输至防反射层上的光朝向密封腔反射。
可选地,液态透镜组件未施加电压时的屈光度为负值。
可选地,绝缘层的材料为聚对二甲苯;和/或,内腔的腔壁设有疏水层,疏水层与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接触。
可选地,第二电极包括四个子电极,分别设于液态透镜组件的四个象限中,四个象限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和纵轴所划分的四个区域,平面直角坐标系所在的平面与光轴垂直并以内腔的中心为原点。
可选地,液态透镜组件还包括引脚,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通过引脚接电,或者,引脚与识别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液态透镜组件和成像组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指纹识别模组,指纹识别模组设于触控屏的背侧,所述背侧与触控屏的触控侧相对设置,液态透镜组件设置于触控屏和成像组件之间。
在本申请的指纹识别模组及电子设备中,在拍摄指纹图像的成像组件之前设置液态透镜组件,液态透镜组件能够根据施加至其上的电压调节两个液体层的交界面的曲率,以此调节焦距,使得指纹识别模组成为一种可变焦摄像模组,通过变焦,不仅能够增大镜头景深,提取手指侧面的指纹图像,而且还能通过多次变焦获得更为清晰的指纹图像,从而提高包括屏下指纹识别在内的指纹识别的准确度。
另外,由于指纹图像更为清晰,提取到的指纹特征点较多,即使对于贴膜的触控屏,也能够确保指纹识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屏与指纹识别模组的方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