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827.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0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李秉肇;曹振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包的计数COUNT的值,该COUNT包括超帧号HFN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序列号PDCP SN。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数据包的COUNT的值。在本申请中,接入网设备根据从核心网设备接收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数据包对应的COUNT值,这样可实现不同接入网设备之间PDCP SN的值同步和HFN的值同步,有利于保证多播广播业务的正常传输,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多播广播业务(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MBS)是面向多个终端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业务,例如直播业务、公共安全业务、批量软件更新业务等。MBS数据来自数据服务器,首先数据服务器将MBS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设备,然后核心网设备将MBS数据发送给基站,最后基站将MBS数据发送给接收MBS业务的至少一个UE。从核心网向基站发送的时候,MBS业务通过一个公共的传输通道MBS会话进行传输,而从基站向UE发送的时候,有两种传输方式:第一种可以采用点到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TM)传输方式;第二种可以采用点到点(point to point,PTP)传输方式。
通常而言,当接收多播广播业务的UE需要从一个基站(为方便描述,简称源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为方便描述,简称目标基站)继续接收多播广播业务时,由于不同基站间多播广播业务的传输进度可能会不同,且源基站和目标基站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对于MBS业务的数据包的PDCP序列号(PDCP sequence number,PDCP SN)是独立分配的,导致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无法根据不同站上的传输进度进行有效的数据转发,进而无法避免UE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MBS数据包丢失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有利于保证多播广播业务的正常传输,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数据包的计数COUNT的值,所述COUNT包括超帧号HFN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序列号PDCP SN。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所述COUNT的值。
在本申请中,接入网设备通过从核心网接收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COUNT的值确定第一数据包的COUNT的值,可保证不同接入网设备间的HFN和PDCPSN同步,有利于实现切换场景下多播广播业务的正常传输,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来自核心网设备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接收来自所述核心网设备的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本申请中,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携带在第一数据包中以发送至接入网设备,可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一域,所述第一域的长度为32比特。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计一个32比特的新域(即第一域)以用于承载第一指示信息,可提高后向兼容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承载于第二域和第三域,所述第二域为通用分组无线服务隧道协议-用户面序列号GTP-U SN域或所述第二域为服务质量流标识序列号QFI SN域。
在本申请中,通过复用GTP-U SN域或QFI SN域的比特位,再设计一个新的域(即第三域)用于共同承载第三指示信息,对现有协议的影响较小,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域和所述第三域的长度之和为32比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8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