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2597.6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姚逸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王涛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应于不同采集元件的原始静脉图像;原始静脉图像由相应的采集元件对目标用户的指定位置进行静脉信息采集得到;任意选取两个采集元件的原始静脉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基于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点提取用于表征两个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的特征矩阵;将未作为基准图像的原始静脉图像作为指定图像,提取指定图像中的静脉位置信息,将提取的静脉位置信息与所述特征矩阵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矩阵;基于目标矩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静脉特征,以利用静脉特征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从而大幅提高认证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人工智能以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利用生物识别以确定用户合法身份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多。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经过不断更新,使得机器与人类的识别授权方式越来越简化。但随着利用生物识别确定用户合法身份的普及,各领域对生物信息的安全性以及验证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通常通过智能终端采集用户的指纹、掌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样本信息,再将生物特征样本信息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存储。在验证时,将实时采集的待验证生物特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基于预先存储的样本信息对待验证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指纹、掌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属于表层生物特征信息,易受人体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外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影响,进而可能影响验证的准确性。终端与服务器交互过程中,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也可能存在被盗取或替换的风险性,对安全机制要求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设备,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及设备是包括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应用于身份认证设备,所述身份认证设备中至少布设有三个采集元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应于不同采集元件的原始静脉图像;所述原始静脉图像由相应的采集元件对目标用户的指定位置进行静脉信息采集得到;任意选取两个采集元件的原始静脉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基于所述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点提取用于表征两个所述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的特征矩阵;将未作为基准图像的原始静脉图像作为指定图像,提取所述指定图像中的静脉位置信息,将提取的静脉位置信息与所述特征矩阵进行融合处理,得到目标矩阵;基于所述目标矩阵确定所述目标用户的静脉特征,以利用所述静脉特征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身份认证。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点提取用于表征两个所述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的特征矩阵,包括:提取两个所述基准图像中的静脉特征点;以所述静脉特征点为基准点,计算两个所述基准图像所对应的基础矩阵;利用矩阵运算从所述基础矩阵中分解出特征矩阵,以利用所述特征矩阵表征两个所述基准图像的静脉特征。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指定图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将提取的静脉位置信息与所述特征矩阵进行融合处理,包括:获取任一指定图像的静脉位置信息,将获取的静脉位置信息与所述特征矩阵进行融合处理,得到中间目标矩阵;获取未融合处理的指定图像的静脉位置信息,将获取的静脉位置信息与所述中间目标矩阵进行融合处理,得到更新后的中间目标矩阵;对未融合处理的指定图像重复融合处理步骤,直至不存在未融合处理的指定图像,输出最终的目标矩阵。
本说明书提供的所述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对应于不同采集元件的原始静脉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原始静脉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及大小标准化处理,得到相应原始静脉图像所对应的标准二值图像;在所述标准二值图像中确定出静脉的端点、分叉点及点间连线,以基于所述端点、分叉点及点间连线构建相应原始静脉图像的静脉拓扑结构,以将构建得到静脉拓扑结构的标准二值图像作为基准图像或指定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