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52316.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陶龙兴;符冠富;陈婷婷;奉保华;符卫蒙;李俊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12 | 分类号: | A01N43/12;A01N37/42;A01P21/00;A01G22/22;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韬法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3 | 代理人: | 朱丽华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水稻 无效 分蘖 产生 生长 调节 及其 使用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调节组剂包括不同时期喷施的赤霉素调节剂和脱落酸调节剂,赤霉素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5~15ppm,脱落酸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1~5ppm。赤霉素调节剂用于水稻分蘖盛期的喷施,脱落酸调节剂用于水稻灌浆初期的喷施。本发明通过利用赤霉素具有加强水稻分蘖期“顶端优势”作用以及脱落酸提高根系活力和提高营养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速度及分配比例的作用,协同配合,达到对无效分蘖被有效抑制,有效分蘖强壮,且籽粒粒重和品质得以有效提高的效果,实现稻米商品价格的较大提升,满足消费群体对优质大米的需求,达到水稻高产与优质的同时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的成穗,分为主茎成穗和分蘖成穗。水稻主茎在拔节时,其分蘖达到3片叶以上,这样的分蘖一般都能正常抽穗结实,这样的分蘖就叫做有效分蘖。而分蘖长出较晚的,在主茎拔节时达不到3片叶子的,这些分蘖往往不能够正常抽穗结实,一般在抽穗前死亡,这样的分蘖就叫做无效分蘖。简单地说,有效分蘖是指后期形成有效穗的分蘖,不能形成有效穗或中途死亡的分蘖均为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蘖能否成穗与分蘖自身叶片数的多少、群体大小及植株营养状况等条件有关。当分蘖出生第三叶时自身开始发根,可以不依赖母茎独立生活。在分蘖后期只有1~2片叶的分蘖没有独立根系,成为无效分蘖;具3叶的分蘖有少量根系,有可能成穗;具4叶及以上的大分蘖一般都能成穗,成为有效分蘖。
水稻有效分蘖期,一般在最高分蘖期前7~15天,此时的叶龄指数在70~75之间。因此生产上应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在生育前期要千方百计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使茎蘖数尽快达到预期要求,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全田总茎数应大体上和预期计划的穗数相近。另一方面,在分蘖中后期要适当控制分蘖,防止分蘖发得过头,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足够的穗数,一般到最高分蘖期将总茎数控制在适宜穗数的1.5倍左右为宜。所以在生产上应采取促进措施,只有争取更多的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在生产实践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排水落干搁田控制土壤水分,用“干旱胁迫”的方法迫使水稻减缓分蘖发生,但方法本身很难精准控制分蘖的发生,如果期间遇到连绵阴雨,搁田控蘖的“干旱”法就会完全失败。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情况,创设一种新的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使其能利用合适喷施浓度的调节组剂,把无效分蘖控制在最低水平,大幅度的降低因产生无效分蘖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并显著提高有效分蘖成穗质量,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且调节组剂成本低、便于购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使其能利用合适喷施浓度的调节组剂,把无效分蘖控制在最低水平,大幅度的降低因产生无效分蘖而导致的能量损失,并显著提高有效分蘖成穗质量,最终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水稻无效分蘖产生的生长调节组剂,所述调节组剂包括不同时期喷施的赤霉素调节剂和脱落酸调节剂,所述赤霉素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5~15ppm,所述脱落酸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1~5ppm。
进一步改进,所述赤霉素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10ppm,所述脱落酸调节剂的施喷浓度为5ppm。
进一步改进,所述赤霉素调节剂和脱落酸调节剂均采用水为溶剂,且所述赤霉素调节剂用于水稻分蘖盛期的喷施,所述脱落酸调节剂用于水稻灌浆初期的喷施。
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稻分蘖盛期为最高分蘖期前的1~2周,或在水稻移栽到大田后的4-5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2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