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1653.4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平;黄凯;程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吸收光谱 技术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光源发出的检测光穿过滤光部件和检测池,检测池内分别具有不同浓度Ci的标液,探测器分别接收穿过所述检测池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Usi,i=1,2…n,n为不小于2的整数;(A2)分析单元处理所述电信号Usi,分别获得与不同浓度对应的吸光度U0为所述检测光的初始强度对应的电信号,m为系数,且m∈(0,1);(A3)获得在不同m值下的吸光度Ai,对该吸光度Ai和浓度Ci进行拟合优度计算,获得相关系数最接近1时的m值m0;(A4)对于待测液体,所述探测器获得电信号Us;(A5)分析单元获得吸光度并得出所述待测液体的参数。本发明具检测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谱分析,特别涉及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杂散光是检测器接收到设定波长或波段以外的其他光谱带的光。滤光片的 加工制造误差及其表面的漫反射等均会导致杂散光的产生。因此目前基于滤光 片的吸光度检测系统,普遍存在杂散光的干扰,导致样品浓度与测定吸光度偏 离朗伯比尔定律。一些方法是通过对检测系统进行多点校正,通过多项式拟合 来抑制杂散光的影响,该方法每次测量前都需要多点标定,大大增加了时间成 本及工作量。还有一些方法是增加检测光路的密闭不透光性,但是对杂散光的 抑制不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基于滤光片的吸光度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滤光片 的加工技术及制造误差及其表面的漫反射等带来的杂散光,导致光度法检测系 统的样品浓度与测量吸光度偏离朗伯比尔定律,进而导致基于滤光片的吸光度 检测系统测试结果不够准确,且灵敏度不够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吸收光谱技术 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所述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A1)光源发出的检测光穿过滤光部件和检测池,检测池内分别具有不同 浓度Ci的标液,探测器分别接收穿过所述检测池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Usi, i=1,2···n,n为不小于2的整数;
(A2)分析单元处理所述电信号Usi,分别获得与不同浓度对应的吸光度U0为所述检测光的初始强度对应的电信号,m∈[0,1];
(A3)获得在不同m值下的吸光度Ai,对该吸光度Ai和浓度Ci进行拟合优度 计算,获得相关系数最接近1时的m值m0;
(A4)对于待测液体,所述探测器获得电信号Us;
(A5)分析单元获得吸光度利用吸收光谱技术得出所述待 测液体的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寻获值m0,并用于校正吸光度,提高了后续检测的准确性,也提高了检测 灵敏度;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够明显地改善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1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压疮纳米无创通气面罩
- 下一篇:一种试气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