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回波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法、装置和雷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9383.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5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颜露新;魏淑婷;陈立群;钟胜;陈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292 | 分类号: | G01S7/29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王颖翀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回波 序列 无损 压缩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雷达回波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对所述雷达回波序列对应的采样矩阵M进行虚部和实部分离得到I分量矩阵和Q分量矩阵;
S2:分别对所述I分量矩阵和所述Q分量矩阵进行数据重排;
S3:将重排后的I分量矩阵和重排后的Q分量矩阵进行符号归一操作得到所述I分量矩阵和所述Q分量矩阵各自对应的符号标识矩阵和非负矩阵;
S4:分别对所述I分量矩阵对应的非负矩阵和所述Q分量矩阵对应的非负矩阵进行中值边缘预测得到I预测结果矩阵和Q预测结果矩阵;
S5:将所述I预测结果矩阵减去所述I分量矩阵得到I预测残差;将所述Q预测结果矩阵减去所述Q分量矩阵得到Q预测残差;
S6:分别对所述I预测残差和所述Q预测残差进行整合得到I残差二元组和Q残差二元组;分别对所述I残差二元组和所述Q残差二元组实施Range编码得到I非负矩阵压缩码流和Q非负矩阵压缩码流;
S7:分别对I、Q分量矩阵对应的符号标识矩阵进行PAQ编码得到I符号标识矩阵压缩码流和Q符号标识矩阵压缩码流;
S8:将所述I符号标识矩阵压缩码流与所述I非负矩阵压缩码流进行叠加得到I数据压缩码流;将所述Q符号标识矩阵压缩码流与所述Q非负矩阵压缩码流进行叠加得到Q数据压缩码流;
S9:将所述I数据压缩码流和所述Q数据压缩码流进行叠加得到所述雷达回波数据对应的压缩码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回波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分别将所述I分量矩阵和所述Q分量矩阵作为待处理矩阵进行数据重排得到重排后的I分量矩阵和重排后的Q分量矩阵,过程如下:
S21:将所述待处理矩阵中的数据按照单个脉冲序列经过不同距离门采样得到的数值为列单位进行排列,形成矩阵M1;
S22:将所述待处理矩阵中的数据按照不同脉冲序列经过相同距离门采样得到的数值为列单位进行排列,形成矩阵M2;
S23:计算矩阵M1相邻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计算相关系数均值计算矩阵M2相邻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相关系数均值
S24:比较和的大小,若则最终所述I分量矩阵的重排矩阵M为M1的转置,记M=M1T;若则最终所述I分量矩阵的重排矩阵M为M2的转置,记M=M2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回波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包括:
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公式计算矩阵M1相邻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矩阵M2相邻列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再计算矩阵M1对应的和矩阵M2对应的
其中,所述皮尔逊相关系数公式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回波序列的无损压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包括:
S31:逐元素遍历所述重排后的I分量矩阵和所述重排后的Q分量矩阵;
S32:若元素值大于或等于零,则元素值不改变,符号标识位置0;若元素值小于零,则采元素值为其相反数,符号标志位置1;最终得到所述I分量矩阵和所述Q分量矩阵各自对应的符号标识矩阵和非负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93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