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树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8487.2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0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林;田易萍;邓少春;许燕;刘玉飞;朱兴正;包云秀;徐丕忠;庞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朱学绘 |
地址: | 666200 云南省西双版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新品种 杂交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茶树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本选取;2)花粉采集;3)人工授粉;4)种子采摘;5)种子繁育;6)定植;7)优良单株筛选。本发明属于茶树杂交育种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以祁门槠叶种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选育出新品种茶树,该品种遗传了母本植物学优良特征,提高茶树抗寒性,具有持嫩性强、立体发芽明显、长势强、抗逆性强、结实性强的新品种茶树的杂交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树杂交育种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茶树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选育和推广茶树良种是提高茶叶产量,改进茶叶品质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杂交育种是茶树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有性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和杂种优势原理,培育出具有亲本的综合优良性状,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超过双亲现象。人工杂交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的需要选择亲本,以地方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选育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而且容易推广特点;由于受母本细胞质遗传的影响,后代性状较多倾向母本,为了使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有效性状得到利用,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地方品种为母本,同时选用不同生态性、不同地域来源、不同亲缘关系的品种为父本,亲本遗传基础差异大,杂交后代易选育出超越亲本和适应性比较强的新品种。
凤庆大叶茶,原产云南省凤庆县,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或半开张,主干显,分枝较稀,叶片水平或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身稍内折,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齿稀浅,叶质厚软。芽叶较肥壮,绿色,茸毛特多,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强,春茶开采期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产量高,结实性强,但存在制出的绿茶香气低、抗寒性较弱的缺点;祁门槠叶种是黄山地区的国家级茶树良种,祁门槠叶种新梢植株灌木型,分枝密度中等,叶形为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质柔软,3月中旬越冬芽萌动,发芽整齐,芽头较密,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尤抗低温,绿茶香气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祁门槠叶种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品种比较、区域试验,选育出茶树新品种,该品种遗传了母本植物学优良特征,提高茶树抗寒性,具有持嫩性强、立体发芽明显、长势强、抗逆性强、结实性强的茶树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茶树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取:以祁门槠叶种为母本(♀),凤庆大叶茶为父本(♂)进行田间人工杂交,父母本花期相近,杂交时间为盛花期10月下旬到11月中下旬;
2)花粉采集:把父本茶树较松软的露白期花苞采回后置于干燥容器中后熟,次日上午用毛刷蘸取花粉,除去杂质,收集入小广口瓶中待用,这样既可以保证花粉的纯度又能增加花粉授粉活性;
3)人工授粉:在母本开花前24小时用纱布或聚氯乙烯薄膜套袋隔离,在母本花朵快要开放时进行去雄,去雄之后用毛刷蘸取步骤2)中广口瓶内的父本花粉涂到柱头上,确保柱头授粉成功后,挂好吊牌做标记,写明父本和母本名称以及授粉日期,以便考查,授粉7-10天后去除母本上的套袋,以利受精后的子房在自然条件下正常发育;
4)种子采摘:第二年霜降前后,观察到大部分茶果的果皮变绿褐色时,摘取种子,进行考种、贮放;
5)种子繁育:先去除杂草、石块杂物,然后深耕,第二次翻耕前,先按700kg/亩施入农家肥,后翻耕整地,苗畦按照大行距1.5m、畦长10m整理,步骤4)采摘的种子当年在苗圃单粒播种,塑料薄膜覆盖育苗,第4-6年进行3次扦插繁育,共扦插210穗的无性系苗;
6)定植:将无性系苗定植于母本园中,按200cm×30cm×30cm双行单株栽植,定植面积10m2,共定植30株,并按排列区行数将其代号名称定位1-12,栽种后浇水、定植、修剪,保证茶苗成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4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