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48301.3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元泰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泰渊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7/003;F24F8/108;F24F11/58;F24F11/77;F24F13/20;F24F13/28;F16F15/067;F24F110/64;F24F110/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户 安装 智能 换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其包括:壳体单元,其形成有净化空气排放口;第一空气循环单元,其设置于室内空气排气空间,包括使空气强制循环的第一空气循环扇;第二空气循环单元,其设置于室外空气的室内引入空间,包括使空气强制循环的第二空气循环扇;空气净化单元,其包括第一预滤器、第二预滤器及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除臭过滤器,对流入的室外空气中含有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净化;电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安装空间,并以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实现热交换的形式设置,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不同的管道交叉通过安装空间;控制部,其控制第一空气循环单元和第二空气循环单元的动作;以及结合单元,其用于将壳体单元固定于窗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气净化器,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通过改善智能换气净化器的结构,不仅可以通过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来换气,而且可以通过另外的空气净化单元来净化室外空气,并向室内供给,从而可以永远拥有舒适的室内生活,此外,当将净化的洁净的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时,可以以使温度接近室内温度的数值的形式供给,从而可以节约供暖费。
背景技术
为了营造舒适的室内空间,需要换气,将污染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将室外的空气流入室内。
由此,如公共住宅、办公室及车辆等很多人停留在狭小的空间的情况,应经常用室外的新鲜的空气来代替室内的污染的空气。
这样的换气分为自然循环方式和强制循环方式,其中,自然循环方式是通过打开窗户或者自然风将室内空气替换为室外空气,强制循环方式是利用通风机将室内空气替换为室外空气,这通常被称为换气净化器。
并且,最近换气净化器通过将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器分别分离设置的方式构成,其中,换气装置将内部的污染空气与室外空气交换而实现换气,空气净化器将室内污染空气净化为新鲜的空气。
换气装置设置于天花板,相反,空气净化器设置于室内,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得各个装置驱动。
这样的现有方式通过分别设置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器而使用,因此存在效率性低下的问题。
换句话说,存在的问题在于,当通过换气装置进行换气时,集尘及除臭能力不足,外部的污染的空气在没有被过滤的情况下流入室内,此外,当只使用空气净化器时,很难仅通过集尘及除臭能力来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
于此,实情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正在开发可同时设置换气装置和空气净化器的换气兼用空气净化器。
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29955号公开了“兼备换气功能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
但是,在冬季启动现有换气兼用空气净化器时,通过换气兼用空气净化器流入室内的温度低的外部空气会降低室内温度,从而存在使得供暖效率降低的问题。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2995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通过改善换气净化器的结构,不仅可以通过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循环来换气,而且可以通过另外的空气净化单元来净化室外空气,并向室内供给,从而可以永远拥有舒适的室内生活。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当将净化的洁净的室外空气供给至室内时,可以以使温度接近室内温度的数值的形式供给,从而可以事先防止供暖损失。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户安装型智能换气净化器,可根据室内CO2及微尘的浓度自动调节空气循环扇,从而可以拥有更加舒适的室内生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泰渊,未经元泰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8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距离场的快速机器人运动优化
- 下一篇:基于云的协作工业自动化设计环境